谷但探索星空,殖民外太空,依舊是如此的令人神往!

若非如此,這幾年全世界最火爆的題材,不是喜劇,不是歷史大劇,而是星際冒險和星際大戰之類的,不管是電影、電視亦或者遊戲,都是如此。

更何況,華夏不是隻是在地球軌道展開航天,而是要進行載人登月,這是華夏相隔不到三年進行第二次載人登月。

“本次載人登月,將有六名航天員執行任務,共要進行5~6次登陸任務,停留月球表面時間預計將達到30天,此次的載人登月將建造第二座科考站,科考站將有助於人類對月球的探索,為以後人類開發月球奠定基礎。”

“我們CNSA相信,日後人類終究走出地球這個生命搖籃,勇敢地走入宇宙......”

而華夏CNSA這個新聞釋出會,一下子佔據了各個頭版新聞,人們也紛紛展開了熱議。

“時隔將近3年,我們終於要再次進行載人登月,我們這次載人登月,將再次取得圓滿成功,‘嫦娥2號’飛船將證明,我們才是世界航天領域的領導者,我們在航天技術才是真正的NO.1!”

“六名航天員,他們將是又一批勇士、英雄,他們代表著人類前往月球,祝賀劉洋,祝賀王亞萍,她們一個擔任指令長,一個擔任副指令長,他們證明了,巾幗不讓鬚眉,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今有二女率隊出征月球!”

“這應該是第一次有女航天員擔任登月指令長吧,祝賀她們!”

“要停留月球表面總時間一個月,這意味著王亞萍將在月球上度過她的第二次生日,也是她在太空度過第五次生日,這是一位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偉大的航天事業,華夏航天史和世界航天史將銘記她的付出。”

“兩位老將帶領四位年輕航天員,劉洋48歲,王亞萍46歲,其他四位航天員,沒有一個超過30歲,甚至最年輕的一位還是2008年,還不滿30歲。從這裡可以看出,我們華夏航天員隊伍建設是非常健康的,不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有些傷感,聶海聖作為“嫦娥號”飛船指揮長,今年年初正式宣告結束航天員時代,轉入後勤保障工作,培養航天員。”

“還有翟智剛等人,他們都六十歲了,不再執行任務,以後他們將培養航天員作為主要工作.....”

“希望我有生之年能夠坐著飛船前往月球,哪怕只能待一小時,我也心滿意足,為此我願意花費一生積蓄。”

“.......”

華夏第二次載人登月,在美利堅也引起很大的影響,畢竟不久前他們剛剛完成一次不算太成功的載人登月,而現在華夏又要舉行第二次載人登月,這怎麼有點怪怪的呢!

《紐約時報》直接以“這是一場航天盛世”作為報道,裡面回味了半個世紀前,阿波羅計劃,NASA進行的七次載人登月成功六次,而後來NASA放棄了自己領先的領域,不再進行載人登月或者載人登火星,而是去發射一個個探測器探測冥王星、海王星甚至去探測太陽系之外的,沒有任何產出,白費資金,而其他國家航天卻後來居上,華夏在載人登月上取得領先,而NASA上次載人登月卻不算圓滿。而現在CNSA卻要進行第二次載人登月,CNSA正在掀起人類又一航天盛世,成為這一航天盛世的領航者,而NASA正在輸掉這一場競爭,成為配角。

其他媒體也紛紛跟上,有的媒體言語非常的激烈、尖銳,有的更是炮轟NASA,質問為何NASA的經費遠超CNSA,為何卻在航天活動上處於落後,NASA到底將經費花到哪裡去。

感受到巨大壓力的NASA,不得不召開釋出會,首先先對CNSA要進行的第二次載人登月送上了“真誠”的祝福,表示NASA和CNSA作為世界上唯二成功載人登月的航天局,可以攜手展開合作,這將加快人類進入星際時代。然後又宣佈,NASA將在2030年進行載人登火星,將航天員送上火星,與此同時NASA已經和北美十家航天企業達成載人登月的相關合作,已經簽訂了合同,2030年載人登火星將必定成功。

是的,段時間內NASA無法再進行載人登月,而要減輕輿論壓力,最適合的莫過於推出載人登火星,火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而月球只是地球的衛星,兩者的地位完全不一樣,不管CNSA登月成功多少次,只要2030年NASA載人登火星成功,就能徹底取得這場航天競爭的上風甚至是勝利。

在這方面,NASA有著成功的經驗。若非條件不允許,NASA絕對會透過特效之類的製作出載人登火星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