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元清在這個基地視察了兩天,就離開了。

隨後秦元清乘坐著專機,來到了一處保密程度非常高的生產基地,這個生產基地雖然不是位於地下,但是卻位於被掏空的一座大山之中,這裡是建設於上世紀60年代,原本是一處導彈生產基地,專門用來作為備份工廠,一旦其他導彈製造廠被摧毀,這個生產基地也能完整的生產導彈。

隨著‘金烏工程’開啟之後,這個導彈生產基地就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專門轉為生產‘金烏裝置’,各種材料、器件在其他地方建造完成後,來到這個生產基地,進行總裝,形成完整的‘金烏裝置’,或者形成模組化,可以運送到現場進行最後的組裝。

此次小型化的‘金烏裝置’,也是在這裡進行生產建造,畢竟生產工藝和生產技術要求、材料都是一樣的,只是區域性關鍵地方進行了修改。

“總指揮......秦院士!”生產基地負責人親自迎接秦元清,剛開始還要稱呼秦元清為總指揮,因為這個生產基地轉為生產‘金烏裝置’,是受‘金烏工程’指揮部直接管轄,也因‘金烏工程’應運而生,所以生產基地負責人都是稱呼秦元清為總指揮。

然後說出口後,才意識到秦元清已經不是‘金烏工程’指揮部總指揮了,甚至於‘金烏工程’指揮部都已經正式撤銷了。

秦元清看到生產基地負責人給自己敬軍禮,秦元清也回了個軍禮,然後隨後就是和他握手:“鄧總,此次視察,不需要驚動其他人,我就是來看看生產情況和生產進度,看有沒有遇到技術問題,需要我幫忙解決的。”

這位生產基地負責人叫鄧榮華,秦元清和他也算是老熟人了,這是一位充滿著忠誠的軍人,他也許不是管理才華最出眾的,也許對技術不是最精通的,但是絕對對於國家是忠誠的,這種忠誠是境外勢力無法撼動的。

“秦院士,我知道!這邊請!”鄧榮華帶著秦元清上了一輛軍車,軍車的車牌號是特殊的紅色編號。

但是依舊經過了重重的檢查,越到裡面檢查就越嚴格,在最後一關檢查,甚至是進行DNA核驗,可以說是最高等級的檢查強度了。

截止到目前,‘金烏裝置’還沒有一個流落境外,海外對於‘金烏裝置’的內部架構依舊一無所知,可以說這麼嚴格的保密制度,是密不可分的。

在這裡的生產人員,部隊,都是進行特殊訓練的,是拋棄了一切榮辱,默默地在這深山老林之中付出著,而關於他們的名字,外界一無所知。

也許等到哪一天,才會進行解密,外界才會知道有這麼一批為了華夏偉大事業而默默付出的人兒。

這就像參加‘金烏工程’研發階段的技術人員,截止到目前,也就只有獲得表彰的人員,外界人們才知道,其他人外界一無所知,也沒有人出國,或者洩密,使得雖然華夏‘金烏工程’取得歷史性突破、掌握可控核聚變真正的技術已經兩年,但是海外各大國家,哪怕加大了可控核聚變的投入,也依舊沒能取得突破。

華夏的偉大復興背後,是有一大批始終堅持著默默付出的無名之輩。

隨後,秦元清就來到一個車間,這個車間正在建造小型化的‘金烏裝置’,這個金烏裝置別看並不大,但是卻可以輸出超過5萬千瓦的功率,日後不但可以裝備在空天飛機上面,也可以裝在艦艇上面。

不過很顯然,首先是會先應用在航天領域方面,等到日後才會應用在艦艇上面,因為艦艇正常裝載的鋰空氣電池已經足夠了。

這款小型‘金烏裝置’,實際上並不是空天戰機專屬的,而是適用於各大型號的空天飛機,實際上目前生產的50噸級的空天飛機,大部分能量都是用不上的,只有400噸級的空天飛機,才算是比較多利用它產生的能量。

“秦院士,這三臺‘金烏裝置’,預計下個月將完成建造,交付航天中心進行測試,到時候我們也將派出一支技術團隊參加測試,確保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鄧榮華說道。

秦元清估摸了一下,小型‘金烏裝置’的生產,比給出的時間表還提前了不少,很顯然生產大批‘金烏裝置’後,生產基地已經熟練掌握了‘金烏裝置’的生產技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