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個標準的‘金烏裝置’反應堆,則是配備15個磁流體發電機組。這意味著‘水仙核電站’將總共建設10個標準的‘金烏裝置’。

所以說,現在水仙核電站並未完全完工,只是第一個標準的‘金烏裝置’反應堆建設完成,而且能夠發電的也不是15個磁流體發電機組,而是隻會對4個磁流體發電機組進行發電。

“可惜東亞電力集團還沒決定募股或者上市,不然的話可以抓住一次機會。”景田頗為遺憾地說道。

東亞電力集團已經完成了公司註冊,公司性質是小微企業,可以說這將是又是一家牛逼到不行的小微企業。

不知道多少人眼巴巴地等著東亞電力集團募股或者上市,然後不惜一切代價擠進去,好完成一次財富的暴增,可惜這個機會至今都沒有等來。

“能大規模購入國電集團的股份,已經很不錯了。”秦元清淡定地說道。

可控核聚變取得實質性突破後,得利地何至於剛建立不久的東亞電力集團,包括核電集團、國電集團都股價暴增,蹭蹭地往上漲,一些與可控核聚變搭上關係的,就沒有不漲的。

可以說,正式靠著這些企業的強勢增長,才讓華夏股市總價值不斷地快速增長。

秦元清將海外的股票全部處理掉,又拋售掉一大半微信集團的股票,購入了電力板塊的相關股票,直接將過去十年的慈善捐贈都給帶回來。

而此次聚變核電站發電新聞一出來,一定會再對這些股票產生一波刺激。

當然,本著不賺最後一塊錢的原則,秦元清和景田已經逐漸在將股票丟擲,換成現金流。

這些都有專門的團隊在操作著,除了該交稅的交稅外,更多的都是進入特定的賬戶,進行慈善捐贈,比如每年固定給三十校聯盟的捐贈,在秦元清的計劃中,此項慈善捐贈將會持續十年。

等到十年之後,三十校聯盟已經固定,形成一套正常的模式,這一份慈善捐贈才會截止。而現在,才過去幾年,起碼還有兩年時間。

這些年,華夏的高校發展的很快,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三十校聯盟大學的實力一年比一年在增加著。

接下來,一部分資金將用於投資材料、航天等相關領域,剩下一部分將用於生物領域,畢竟生物領域也是今後的一個重點,不管是疾病領域的研究,還是關於基因領域的研究,都是事關於人類的未來,比如生物領域的一個重點——壽命!

如何提高壽命,始終是生物領域的一個研究重點,為了提高壽命,許多生物學家都投身於此。

很多富豪熱衷於資助一些生物研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富豪們怕死,希望能夠儘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壽命。

說實在的,人類的壽命極限就是150歲,這點至今都沒能解決,而這是理論上的,實際上人類很少有人能夠活過超過100歲了,百歲老人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會顯得很少。

而且一個很悲哀的是,人類到了40歲以後,身體開始走下坡路,到了50歲就會感受到衰老,到了60歲老態盡顯,到了70歲還能正常走路都已經是被稱作身子骨硬朗。

而人類壽命上的致命弱點,使得人類想要進行星際旅行,毫無疑問是不可行的,因為一個合格的航天員就得經過數年訓練才可以,而培養一個合格的航天員,是需要投入很大的,可是航天員到了50歲還能執行航天任務,已經是極其罕見的了。

也就是說,一個航天員,他的時間只有差不多20年時間,而這個時間毫無疑問是非常的短暫的。

所以跨出星際時代,除了要解決航天領域相關技術之外,還得解決人類自身的壽命問題,要是人類壽命理論值能夠延長一倍到三百歲,每個人能夠健康活到200歲,到了200歲以後人類才會衰老,這才有可能支援地球人類真的去殖民外星球。

不然的話,人類註定是要在太陽系內打圈圈,自嗨自樂是走不出太陽系的,往返太陽系,都得不知道多少時間。

哪怕按照秦元清關於‘暗宇宙’理論,航天器速度一旦達到光速,就會進入暗宇宙,從而實現速度超過光速。

可是要知道,航天器速度要在明宇宙中達到光速,那是何等困難,航天器所用的材料都得是更加高階的,而要搞出那般承受得了飛船速度的材料,這其中的難度遠遠比搞出可控核聚變還要困難百倍、千倍。

所以想要在航天器達到光速之前,步入真正的星際時代,最可行的方法實際上是打破人的壽命瓶頸,扭轉人類過早衰老的問題。

關於衰老,是人類極其無奈的一件事,面對衰老,不甘心,卻又不得不接受它。

多少智慧超群的人,面對衰老都束手無策,想去抗爭,卻毫無例外都以失敗而告終。

“真是難以相信,竟然能夠有生之年看到聚變發電,用上廉價的電價。”景田感慨地說道:“現在的社會,是小時候不敢想象的,不敢想象有朝一日,華夏不但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何況如今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現在的華夏發展得太快了,快得讓我都難以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