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院

一個個研究人員、教授看到秦元清到來,都是喜出望外,主動地上前迎接,他們的眼神都帶著敬仰和尊崇,彷彿是看到一位聖賢一般。

也許在數學家眼中,秦元清是世界第一數學大神,與牛頓、高斯等數學大神名垂千古;也許在物理學家眼中,秦元清是當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是與牛頓、愛因斯坦並肩而立,俯視著世間所有的物理學家,是值得所有物理學家頂禮膜拜的。

但是在化學家眼中,秦元清同樣是化學大神,不管是搞出鋰空氣電池這樣的屬於鋰電領域的核聚變,從而改變了世界,將世界往新能源跨出巨大的一步。

不僅僅如此,秦元清在複合材料、特種材料等領域,都是作出了讓世界所仰望的豐功偉績,其相關的公式和理念,已經出現在化學書上,成為學生學化學時繞不開的名字,不知道多少化學專業的學生一接觸秦元清創立的相關高分子理論,就一個頭兩個大,手抓著頭髮,沒有一兩年就將頭給抓禿了。

當然,對於數理化的男人而言,禿從來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禿了,也變強了!

“秦院士,這位是李院士,研究的是材料學中的陶瓷複合材料和生物複合材料這兩個方向,是該領域的領軍人物!”周校長介紹到一位教授時,笑著說道。

生物複合材料?

秦元清心中微微一動。

“生物複合材料?”秦元清來了興趣:“不知道李院士研究的是哪一塊?”

李院士略顯有些拘謹地說道:“我搞的主要是ha/ti這塊!”

李院士是這兩年才當選工程院院士的,雖然已經快六十歲了,比秦元清大了二十多歲,但是面對著秦元清,李院士還是顯得有些緊張。

別看二人都是院士,但是身份地位卻是有著雲壤之別。

秦元清當選院士,是打破了無數的潛規則,碾壓了無數困難和阻礙,一舉當上了院士,而且不是單獨的工程院院士或者華科院院士,而是直接在當年一躍成為兩院院士。

而秦元清當選兩院院士正是在2010年,秦元清20歲那年,無比的年輕,而如今已經過去了15年。相比之下,李院士才當選院士,在院士之中屬於墊底的,能夠當選院士,除了他在自己研究領域作出了成績之外,哈工大也是出了大力氣。

秦元清一聽是ha/ti,頓時就知道這是羥基磷灰石與鈦複合材料,這就讓他臉上的興趣之色更濃了。

雖然他沒有仔細研究過,但是還是有所瞭解的,也有所研究。

作為材料學領域較為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羥基磷灰石與鈦複合材料被普遍看好為新世紀人工骨骼材料。如果這項技術一旦突破,對醫療以及仿生機械等行業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李院士看到秦元清感興趣,頓時有些激動地說道:“我們現在正在和復旦大學等幾所高校一起合作研發一種可以代替人骨的仿生學人造骨骼,能夠透過神經電訊號進行控制,如果這項技術最終能夠成功,說不準將徹底解決斷肢問題。”

“透過神經電訊號控制機械?這恐怕不容易吧?”秦元清說道。

“不愧是秦院士,一眼就看到了問題的關鍵。事實上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在神經訊號的採集以及反饋上。尤其是反饋這塊,想要模擬神經訊號來欺騙大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院士也不隱瞞,相當坦蕩地說道。

一些胡扯,騙騙外行人也就罷了。在行家面前,但凡有些不靠譜的就立馬露餡,只會自找欺辱。

秦元清微微頷首,然後露出思索之色。

現在斷肢,採取的方法往往是假肢,只是假肢讓人站著確實是沒問題,康復訓練做得好,只要不是跑步這些劇烈運動,甚至能恢復到平時走路和正常人沒什麼區別。

但是這只是對於一般的斷肢,有些嚴重的傷病,受損的不只是小腿,還有脊神經末端,這樣的情況連大小便都不能正常控制,就算裝上假肢也沒有什麼用,只是相當於個裝飾品而已。

而仿生學技術,就是給斷肢的病患一種重生的機會。

當然這一技術研究,從很多年前就開始了,研究人員試圖透過物理方法模仿神經電訊號,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神經接入技術。只是目前不管是國內還是海外,都處於研究階段,從目前公開的成果來看,根本沒有完美到能夠讓脊神經受損的病人重新站起來的程度,他們面對的困難依舊難以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