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登月研討會(第2/2頁)
章節報錯
人們在看到他的時候,不再是阿里的外星人,而是鄉村教師的代言人,關注鄉村教育的慈善家,幫助農村宣傳、產品包裝銷售的企業家,積極探索太空的科技大佬。
作為華夏第一家掌握火箭回收利用技術的MY太空探索者的創始人,外星人這些年在航天活動上面很活躍。
“馬總!”秦元清微笑著,沒有拒絕外星人的伸手,和外星人握手,對於這位能夠屹立近三十年而不倒的時代明星,秦元清是很欣賞的,也許他的一些話並不好聽,但是未嘗沒有道理。
他能夠放下自己創下的電子商務帝國,選擇第二次創業,還讓他成功了,這一份能耐足夠讓人佩服。
在2019年到2022年之間,世界風雲激盪,華夏也是暗流湧動,不知道多少大富豪跌倒了,不知道多少公眾人物黯然消失得無影無蹤,能夠繼續活躍在時代的舞臺上,少之又少,屈指可數!
就在二人寒暄的時候,一個個代表也進入了會場,比如華威的餘成東,比如騰訊的小馬哥,除了這些商業鉅子之外,還有航天領域的學者、工程師,以及各個相關部門的領導。
“秦院士,好久不見!”一個老者笑著向著秦元清走來,這一位老者正是科技部的一位主任,二人也是老朋友了,打過很多次交道。
“葉主任,好久不見!”秦元清微笑地和葉主任握手,然後二人向著第一排走去,二人邊走邊聊著,當然一些涉密的話題,二人也沒聊著。
隨著秦元清推動‘雙環太空站’專案,一改華夏航天在經費上面的窘境。在以前,華夏在航天領域上並不樂觀,每年航天預算大約只有20億美元,而且這還是長征、北斗、嫦娥、神州、天舟、天宮等等加在一起。
而當初美國在阿波羅計劃上的總耗資卻達到了225億美元,佔當時美國GDP的0.57%!放到現在這225億美元值多少錢不太好計算,但放在當時打造一支航母戰鬥群還是綽綽有餘。
航天有多燒錢,由此可見一斑!
更何況還存在著工業底蘊、發動機技術積累……這些都是花錢都不一定能解決的了的問題。
而秦元清推動‘雙環太空站’專案後,一切就來了個大變化,超過三萬多億的專項資金,科研經費超過一千億元,這使得華夏的航天經費一下子充裕了起來,雖然這三萬多億的專項資金並不是一次性到達的,而且前期的科研經費一千餘億元也並非一次性到達,但是依舊讓華夏航天預算直接達到世界前列,雖然還是比不上NASA每年近兩百億美元經費,但是卻已經讓華夏航天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再加上在秦元清的推動下,一些新技術的突破,讓華夏的航天事業有了巨大的進步。
也正是有這些進步,才帶動了民營企業對航天的熱情,使得源源不斷的資金流入航天領域,又進一步地促進了華夏航天的發展。
“秦院士,這次載人登月,是否已經全部準備好了?火箭夠麼?”葉主任壓低聲音。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已經完成升級,足夠進行載人登月,下個月的一次發射,你就知道了!”秦元清淡笑道。
原本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是華夏為了滿足進一步航天發展需要,並彌補中外差距,在2006年立項研製的一次性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也是華夏新一代運載火箭中芯級直徑為5米的火箭系列,嫦娥五號、嫦娥六號、嫦娥七號都是透過長征五號發射的。
但是毫無疑問,若是用嫦娥五號發射,那麼載人登月,也就只能送1~2個人登月,而且也別想帶點什麼東西一起回地球。所以改進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就成了頭等大事。
而經過一系列努力,華夏第一款超重型運載火箭就此誕生,被命名為長征十五號,這款超重型運載火箭的推力達3500噸,月球軌道運載能力50噸,近地軌道130噸。
可以說這款超重型運載火箭是專門用於載人登月工程的!
根據計劃,今年將會發射三枚‘長征十五號’運載火箭,一個是發射大型量子通訊衛星,用於地月資訊傳遞,使得地月資訊延遲被縮短到0.5秒。一個是搭載著生命艙、月球車先一步抵達月球。第三枚‘長征十五號’運載火箭,則是會發射一個核心艙在繞月軌道,在繞月軌道建立一個小型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