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隨著華夏可控核聚變取得了歷史性突破,開啟了可控核聚變的大門,新能源時代已經降臨,上級已經開始了著手佈局,而且顯得從容得多。

這就是政治家,目光高遠,佈局根本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著眼於戰略,著眼於未來。

也許這跟華夏的文化有關係,但是不得不說,這種偉大戰略構想,絕對是大手筆,以跨區域輸電專案,可是可以產生巨大的收益,這收益絕對不僅僅是金錢上面的收益,更重要的是龐大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收益。

雖然看明白了,也瞭解了,但是秦元清並不感興趣。

“從理論上來說,跨區域輸電還是沒問題的,我國掌握的特高壓技術,是世界最先進的,特高壓技術可以減少很大的電力損失。而且聚變核電站,不僅僅可以在沿海,也可以在內陸,自然也可以在南北西三個方向邊境!”秦元清雖然不感興趣,但是還是說道。

特高壓技術,是指100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交流輸電工程及相關技術。特高壓技術具有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和經濟性等特點。

特高壓電網便是以特高壓技術為技術基礎,以1000kV輸電網為骨幹網架,超高壓輸電網和高壓輸電網以及特高壓直流輸電、高壓直流輸電和配電網構成的分層、分割槽、結構清晰的現代化大電網。

而華夏在這方面,那真的是獨步世界無敵手,屬於世界領先水平,都成了華夏一張閃亮的名片。

平原地區、丘陵地區、高原地區,就沒有華夏特高壓征服不了的地方。

“我們都老了,這個世界終將是你們年輕人了,華夏復興依靠的是你們這些年輕人,我們這一輩有我們這一輩的使命!”院長拍了拍秦元清的肩膀說道:“雖然可控核聚變技術,我們華夏處於世界領先,可是現在資訊傳遞那麼快,各種手段防不勝防,也許什麼時候別的國家就搞出了可控核聚變!”

秦元清對此卻是不以為意,要是不出乎他所預料的話,那麼這二三十年,華夏在可控核聚變都是屬於唯一的地位,因為現在最有希望實現的‘螺旋石7X’,實際上並沒能解決高溫等離子連續時間的約束,而這個問題不解決,那麼軟肋就一直存在,大門就依舊關著。

至於美利堅,至今都沒能徹底決定,到底走那一條技術路線,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可能實在並不高。

不過正如院長所言,在現代社會,並沒有真正的百分百的秘密,技術優勢重來不是靠著千遮萬擋,靠的是技術革新,技術的保密始終屬於一廂情願,終究是保不住秘密的。

“秦院士,你認為,海外最快什麼時候能夠實現可控核聚變商業化應用?”院長問了一個略顯沉重的話題。

很顯然,他對於這事心中沒底,畢竟在“金烏工程”開始之前,歐洲在可控核聚變領域是走在世界最前面的,充當著領頭羊角色,這一點哪怕是美利堅,也是不入歐洲。

而美利堅,底子太厚了,再加上在聚變軍事研究方面,美利堅始終是領先者,誰也無法肯定,美利堅就無法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商業化應用。畢竟美利堅是最終研究可控核聚變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長時間投入大量經費。

而秦元清作為可控核聚變領域的真正大牛級人物,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毫無疑問可以給他提供一個最有可信度的建議。

“短則30年,長則50年,海外應該有國家能夠實現可控核聚變,當然若是“雙環太空站”能夠取得理想效果,那麼海外將有可能永遠也無法實現可控核聚變商業化!”秦元清沉吟了一下,說道。

如果海外能夠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不惜一切代價搞可控核聚變,那麼秦元清相信也許十年、二十年他們就有可能掌握了可控核聚變商業化應用。

可是現在的情況,各個主要國家、地區都在加大的往航天領域投入,航天領域的發展呈現著火爆局面,而航天是極其燒錢的,燒錢起來連美利堅都會覺得肉疼。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早日實現可控核聚變商業化應用,談何容易。

所以才說,不怕神一般的對手,就怕豬一般的隊友!

隊友坑起來,那絕對是天坑,怎麼填也填不滿!

而像這種龐大專案,搞聯合開發又很不現實,畢竟人心不齊,不然的話,ITER也不至於落到今日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