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裂變核電站改造為聚變核電站(第2/2頁)
章節報錯
谷如何用最適合的造價將一座裂變核電站改造為聚變核電站,就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關係到整個‘金烏工程’第二階段的成敗。
經濟、技術總是需要綜合考慮,才能在這中間尋找一個平衡。
而且可不僅僅如此,作為今後閩省的能源中心,幾乎可以說供應著整個閩省的電力,所以單單是核電站的改建還不行,還涉及到各個高壓電塔、高壓線的整合,這就是一個大工程。
這個大工程,將會為接下來其他核電站的改建積累經驗,提供幫助!
可以說,一座裂變核電站改造為聚變核電站,看似是一個點,實際上是一個面,甚至是一個立體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
為此,秦元清抽調過來的研究人員、工程師組成了一支二千人的團隊,專門駐紮在閩省,展開研究、調研、設計,以此也方便明年的有序展開。
秦元清在前期調研的時候,還抽空回了一趟老家,畢竟核電站距離他老家也就是一個小時的路程,說遠並不遠,秦元清還做不到大禹那般為了治水三入家門而不入的偉大情懷。
漸漸地,隨著調研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資料匯聚,不到一個月時間,秦元清心中漸漸有數了。
首先,就是12臺AP1000核電機組是肯定遠遠不足的,畢竟今後改建完成的核電站,是要供應整個閩省的,12臺AP1000核電機組是遠遠不夠的,而且也不能是採用AP1000核電機組,而應該是磁流體發電機組,經過初步計算,需要150臺磁流體發電機組,其中20臺磁流體發電機組作為備用機組。
這樣的話,一天差不多用掉五十多公斤的重水!
看似重水很多,可是哪怕按最貴的行情,一公斤四千元來算,五十公斤的重水大概也就二十萬,就算按照六十公斤重水來計算,也就二十四萬元。
可是每天最多二十四萬元的燃料,就夠整個閩省用一天,而且還有多餘的供應粵省。
當然工程也是進行分期進行,第一期就是示範堆的建造,基本上基於秦元清設計的‘金烏裝置’進行適當最佳化修改。第二期就是磁流體發電機組的建設。
整個裂變核電站改造成聚變核電站,再到高壓塔、高壓線等的重新梳理,整個時間將多達二年。
而秦元清親自組建的這支團隊,還是受‘金烏工程’指揮部的領導,然後他們的人物,就是在今年完成整個方案的設計,包括投資。等到明年就可以直接進行動工。
等到團隊組建完畢,任命了各個領導後,秦元清就再次離開了,返回‘金烏工程’科研中心,他不可能為了這個裂變工程改建為聚變工程,就這麼一直在核電站,他只需要負責開頭,後面自然有團隊去完成,不然的話,把他劈成兩半甚至是十半,秦元清也還是感覺自己不夠用。
在秦元清返回科研中心,這一臺‘金烏裝置’已經連續完成穩定執行2小時、3小時的實驗,而實驗的溫度都是一億攝氏度,在進行穩定執行時間的測試後,則是會進行反應室最高溫度的測試。
在後面,則是其他各個方面的測試,為了這些測試,各種材料都有備份,而且備份還不止一份,一旦某個部位出現問題,將由相應的工程師進行檢查、替換,然後修復完成。
這個科研基地,用不了幾年,根據規劃也會改建成聚變核電站,專門供隴省使用,畢竟這樣可以重複利用相應的資源,而不至於直接報廢,導致資源的巨大浪費。
至於科研中心的科研人員,隨著自己使命完成後,自然由組織進行相應的安排,這些自然會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秦元清回到科研中心,主要就是處理自己的工作,畢竟很多東西,都是需要他進行簽字同意,才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