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一場表彰大會,隆重又低調,隆重是因為級別很高,不管是出席會議的部門之多,還是出席的領導層次之高,都是非常罕見的,甚至科學院院長都親自出席。說低調,是因為整個大禮堂並沒有其他媒體,除了特殊的媒體拍攝下這一有著非凡意義的一幕,作為今後的檔案資料,日後人們研究‘金烏工程’,那麼這場表彰大會就繞不開。

這種嘉獎令,也代表著機構、學者在‘金烏工程’第一階段所作出的貢獻。

秦元清也領到了一枚造型精美的獎章,這個獎章是寸金打造的,一面是太陽花紋,一面是華夏神話中的神物‘三足金烏’!

三足金烏,又稱三足金烏,在華夏古代神話裡,紅日中央有一隻黑色的三足烏鴉,黑烏鴉蹲居在紅日中央周圍是金光閃爍的‘紅光’,故稱‘金烏’作為華夏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之一。

三足金烏,也代表著太陽,從而代表著可控核聚變!

此次‘金烏勳章’,總共就頒發了1080塊,獲得‘金烏勳章’的有機構,有個人。而個人獲得者,除了科研人員外,還有行政人員,後勤人員,以及部隊戰士!

‘金烏工程’能夠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的目標,除了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在科研中心的科研人員外,還包括了行政人員、後勤人員以及警備部隊,齊心協力才有這一份成績。

自然而然,這嘉獎怎麼也不能漏了他們。

就這麼一枚‘金烏勳章’,純金打造,一枚的重量就是600克,按照目前黃金價格1克500元計算,這枚‘金烏勳章’按照黃金賣,都能賣30萬元,更別說其造型精美,做工精緻,價值就更高了。

當然,秦元清相信,應該沒有人會願意賣掉自己付出無數方才掙回的榮譽,畢竟相比起‘金烏勳章’可以賣價格,它所代表的意義價值才是更重要的。

“錢教授,謝謝你為華夏可控核聚變作出的貢獻!”表彰大會結束,秦元清看到下面座位有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正撫摸著手中的‘金烏勳章’,彷彿它有多麼珍貴。

秦元清認得這份老者,雖然這位老者並不是院士,但是在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領域卻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其從30年前加入華科大以後,就專門從事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領域,30年時間他堅持每一學習每週都至少給本科學生上一次課,其還是研究生導師、博導,培養了不少傑出的人才。

而且這位錢教授,從2004年就積極參加可控核聚變研究,始終堅定地認為,可控核聚變是可以實現的,也必將實現的。

如今已經55歲的他,看起來卻滿頭白髮,比70歲的老人還要老好幾歲,就是因為這幾年在科研中心,他為了完成分配到他身上的技術,帶著他的團隊經常性加班,透支了太多的生命。

在秦元清看來,這位錢教授雖然不是天賦型的科研人員,但是他毫無疑問是一位勤勞刻苦的科研人員,在他身上完美地詮釋什麼叫‘天道酬勤’、‘勤能補拙’!

這是這一份敢於吃苦、勇於風險的精神,他榮獲了一枚‘金烏勳章’,可謂是‘金烏工程’指揮部對他的付出的最大肯定。

“總指揮,謝謝您,讓我在有生之年看到可控核聚變之光!突破了可控核聚變技術,我國再也不用擔心能源安全問題,套在華夏頭上的一個緊箍咒,終於被解開了!”錢教授鄭重地向秦元清感謝地說道:“我想就是此刻我死了,我也可以含笑九泉,然後對著我老師說,老師您可以瞑目了,我們華夏實現了可控核聚變!”

“錢教授,核工程還需要像你這樣優秀的科研人員的付出和努力,才能不斷前進,現在可別說什麼死不死的!”秦元清有些好笑地說道。

他其實能夠明白錢教授話中所說的他的老師,錢教授的老師,乃是華夏可控核聚變的先驅之一,真正的功勳級人物,同樣也是桃李滿天下的存在,可惜錢教授的老師在五年前壽終正寢,與世長辭,而離世之前最念念不忘的,不是自己的兒孫,而是華夏的可控核聚變事業。

他臨終的遺言就是,希望華夏不要放棄可控核聚變,能夠早日實現可控核聚變,解決華夏自身的能源安全問題,從此為華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