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實驗室的想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秦院士,是這樣的,課程就安排給其他老師,你呢要麼帶帶研究生、博士生,要麼就申請研究課題。”李院長笑道:“偶爾講幾節課也就罷了,總不能讓堂堂的兩院院士專門給本科生講課吧。那樣傳出去,別人只會笑話咱們水木是搬磚學校。”
果然!這該死的傳統,早知道這樣就是給他院士他也不願意當!
秦元清嘆了口氣,本科生真的是沒人權啊,地位遠不如研究生。當然,研究生地位也是不如博士生!
學校等級森嚴,本科生就是給講師、副教授帶著,最多也就教授偶爾講講課,教授給本科生長期上課都很少。至於院士,一年都不一定會上兩節課。
“秦院士,按照規定,你可以自己獨立做課題,當然人員要你自己招攬。”李院長笑道:“不管是數學領域還是工程領域,都可以。”
“當然,如果上級沒有透過,款項未下來,那專案組的工資就得你來發。”
秦元清露出不在意之色。
數學領域研究,又能有多少經費,他就看到一些教授的研究經費一年是二三十萬,多的也就五六十萬,而數學這種東西,並不是人多就可以解決,往往是一個人勝過萬人、十萬人的算力,沒有攻克瓶頸,人再多都沒有。
而如果有靈感了,一個人又可能解開一道世界級難題。
當然有時候秦元清也覺得,這種研究經費也是很扯淡的事,一些教授甚至為了能夠多申請經費,弄了很多專案,一個專案雖然一年就是幾十萬,可是經不住量多,往往一個比較厲害的教授手中一年掌握的經費就幾百萬,甚至牛人的更有一兩千萬。
若是對於工程領域,那麼一兩百萬根本就一點作用都沒有,連一些精密儀器都買不起。
很多精密儀器是非常貴的,價格高昂得讓人受不了,有可能一件精密儀器就要數百萬甚至是數千萬!
幾十萬、幾百萬的科研經費根本就不頂事。所以從某種意義來說,這點科研經費就是拿來發放科研人員的工資的,至於能出多少成果,就聽天由命。
基礎科研,是需要大量金錢對壘起來,不可能憑空誕生一項項成果,除非是像秦元清這樣的擁有系統這個外掛。
“院長,要是我在學校建個實驗室,不知道可不可以?”秦元清問道,他現在有著大量的錢,景田已經讓人把房產處理得差不多,除此之外《秦氏寶典》的熱賣也讓秦元清大賺一筆。
當然最重要的是,汽車發動機的專利費,即將到賬了,這才是大頭。
“你自己建實驗室?”李院長露出驚訝之色,“之前學校並沒有出現過個人自己建實驗室,你先跟我說看看,想要建立什麼樣型別的實驗室?”
要是小型的實驗室,那麼還可以打個報告申請一下,畢竟當作是小吵小鬧。
李院長知道,秦元清不缺錢,這個年輕人與眾不同,別的專家基本上是靠著工資和獎金養家餬口,而這一位卻是稿費、專利拿錢拿到手發軟。
“嗯,建個大型實驗室,研究變速箱、底盤!”秦元清沉吟一下:“以及航空發動機!”
李院長一開始以為秦元清要建的是小型實驗室,聽到後就無語了。變速箱、底盤與發動機號稱汽車三大件,雖然不像發動機那般會被卡脖子,但是國內汽車的變速箱、底盤也稱不上先進,而想要研究出來,怎麼也要幾十個上百個研究員。
至於航空發動機,這更是華夏航空業心中的痛,一直以來華夏飛機就患有心臟病,發動機基本上都是採購俄國或者大不列顛的航空發動機。國產的航空發動機存在著壽命短、毛病多、推力不足等缺點,根本就滿足不了三代機使用要求,更何況是四代機。
秦元清將目標盯向航空發動機,就是因為航空發動機對於華夏而言簡直是無語,時不時丟擲好訊息的“崑崙發動機”,更像是不時向人民提醒自己的存在,再過十年也沒見量產,各種小毛病不絕。
堂堂的殲20四代機,所使用的發動機竟然是俄國的,這要是戰爭時候,人家要卡你脖子,你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而航空發動機領域,毫無疑問美利堅擁有著絕對優勢,美利堅的F—135型渦扇發動機,2006年飛行測試成功,最大推動比11.7,最大推力接近19噸,F35、F22這如今世界服役的四代機所使用的發動機就是F135。可以說F—135發動機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發動機。
哪怕是F—135的研發基礎F—119型發動機,在不加力的情況下都能輕鬆實現超音速巡航,其最大推力達191.3千牛,而且其還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能讓飛機擁有垂直起降的能力。
這都是真正的四代機發動機的標配,為什麼殲20很多外國人不認可是四代機,就是因為發動機差了不少,相比F119、F135遜色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