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大酒店的門口,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他們手持攝像機或話筒,正安靜地等待著一個時機,等待著一個身影。

這一天這些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是最大的新聞熱點,所有記者都想獲得這新聞熱點,拿到自己豐厚的獎金。

“兒子,外面好多人!”站在酒店的窗前,老爸頓時顯得有些怯場了。

“老爸,沒事,把這些記者當作不存在就是!”秦元清笑道。

老爸老媽生活在農村,偶爾去一下水仙市、鷺島,再有就是在京城呆了幾個月,就再也沒有見過什麼大世面,這怯場很正常。

隨後秦元清和景田一人抱著一個孩子,然後帶著父母和楊老一家人匯合一同來到了樓下。

看著越來越近的酒店大門,感受著胸中漸漸激盪的情緒,秦元清輕輕理了理胸前的領帶,深深吸了一口,向前走去。

。。。。。。

酒店外,天氣很冷,但氣氛很熱。

穿著羽絨服的央媽記者手中握著話筒,站在了同伴的攝像機前,用自己情緒高昂的聲音,向遠在萬里之外的同胞們傳達著現場的盛況。

這一屆諾貝爾獎顯得與眾不同,早早就有很高的熱度,因為這一屆諾貝爾獎是第一次有華夏人獲得,而且諾貝爾物理學獎被華夏人給包圓了。

“這裡是斯德哥爾摩大酒店現場,我們正在等待的是即將前往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出席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的獲獎者。”

“這裡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大家的情緒都很激動,也很興奮。除了其它媒體的記者之外,還有斯德哥爾摩當地的市民,以及華僑同胞——快看!”

只見有著華人華僑通報手中拿著五星紅旗,正在搖著,然後忽然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

攝像機鏡頭也迅速移動,鎖定了大家都想看到的身影。

秦元清和景田一人抱著一個孩子,手挽手,左右兩側是父母,然後在鏡頭的聚焦下從酒店貴賓通道走出。

看到了央媽記者,秦元清向鏡頭以及鏡頭背後的同胞們微笑著點頭示意。

捕捉到了秦元清的視線,那記者更激動了,聲音甚至因為激動帶上了幾絲輕輕的顫抖。

“正在從我們面前走過的是本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秦元清!他的家人正陪伴在他的身邊,與他共同分享這榮耀的時刻。”

“秦元清是我國兩院院士,水木大學教授、常務副校長,他同時也是2屆菲爾茲獎獲得者,是我華夏第一數學家,他是菲爾茲獎最年輕獲得者。這一次秦院士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是諾貝爾獎最年輕獲得者,也是有史以來第一個獲得菲爾茲獎、諾貝爾獎的學者!”

為了從嘈雜的環境中脫穎而出,說到最後的他,聲音都有些聲嘶力竭,甚至因為激動而破了音。

但,沒有人會因此而責備他。

在這個振奮人心的時刻,很多人與他同樣激動著。

如果可以的話,他非常渴望能夠將話筒湊到秦元清的面前,採訪這位年輕的諾獎得主,此時此刻的感想。

然而遺憾的是,前進的佇列不會停下,想要近距離採訪這位享譽世界的學者,只能等到頒獎儀式結束之後了。

“緊隨而來的是楊老,楊老是物理學名宿,理論物理的泰山北斗級存在,早在1957年楊老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次是他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楊老是物理學家公認的20世紀下半葉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他推動了理論物理發展!”

相比秦元清,楊老獲得的聚焦就相對弱一些,畢竟秦元清這四年非常的強勢,一個個成績、屢次獲得國家大獎、在國際上奪得榮譽,早已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而且還是一位超級大富豪,話題性十足,最重要的是秦元清是華夏土生土長的華夏人,未接受過海外教育,秦元清的成功說明,華夏教育也是可以培養偉大的學者的。

這種意義,顯得更加的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