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秦元清就覺得媒體很不可思議,總是說男人最重要的就是擔當,結果人家楊老體現出擔當來,就是各種責罵,這時候怎麼不說這是一個男人的擔當,難道男人老了就不是擔當嗎。

當然這事說複雜很複雜,說簡單很簡單,畢竟世俗放在那裡,沒有幾個人能夠超脫世俗的束縛!

“當年致禮病重,想要落葉歸根,我們就回了水木,定居京城,可是有時候啊,人就戰勝不了天,致禮還是病逝。”楊老彷彿回憶起幾年前的一幕幕:“致禮離開的那段日子裡,我時常一個人,瑀瑀獨行在我們曾經散步過的林蔭小道,也會翻開那本厚厚的舊相簿,幾十年的如煙往事,都歷歷湧上心頭。”

秦元清不由響起去年物理系教授們的回憶:“他總是一個人,一個人上課,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書看電視,一個人睡覺。。。。。。”

“那段日子,我感受到孤獨的可怕,我並不想像哈密頓那樣過著漫長的孤獨生活,甚至在書頁上都有飲食的汙漬。呵呵,我這個人很老實,我有自知之明,一個老年人的孤獨,我很怕。所以人家一問我,我就很老實的回答,如果我沒遇到翁凡,還是會再婚的。”楊老自嘲地說道。

衰老,在很多時候,往往意味著身體機能的退化,創造力的減弱,甚至喪失,還有一併洶湧而至的,是彷彿陷在無邊暗夜裡的孤獨。

有時候,上天真的是很公平,生時的公平,衰老時的公平,任你有家財萬貫、權勢滔天,都難以避免衰老。

長生不老,只是神話故事罷了。

從古至今,就沒有人能夠長生不老的。

“秦教授,你說這冥冥之中,是不是真的有神,規劃好了世間的一切,這個天地,既是個世界,也是囚籠,讓我們人這二維生物,看不到三維世界甚至是四維世界?”楊老忽然說道。

“也許真的有神吧!”秦元清略微沉思了一下,說道。

很多人以為人是三維生物,實際上並不是的,從維度而言,人與螞蟻、蛇、象之類並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屬於二維生物,是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二維生命。

所以在古代,人們一直認為天方地圓,在那個時候,這個觀點其實是正確的。

只是隨著人們對自然的探索,發現天方地圓並不對,所以就有了地球是圓的,而這種定論,是直到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從太空拍攝完整的地球照片,才真正得到證實。

但是這並未能改變地球是二維生命的本質,因為不借助工具的話,你依舊看到的是二維的。

在科學界有一種說法,就是人對大自然的探索,本質是生命的進度,或者說生命維度的進化,是從二維生命到三維生命的進化,正是這種生命進化的動力驅動著自然科學的發展。

現在的人類,頂多是2.5維生命,還不算是真正的三維生命,當人類真正進入星際時代,才是真正的三維生命。

像楊老所說的,疑惑冥冥之中有位造物主,或者說是神,在科學界並不是什麼秘密,不僅僅是楊老,很多物理學家乃至是數學家都有這樣的猜測。

對於他們而言,他們已經比所在的時代早看到了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他們的發現和成就甚至需要數十年、上百年才會實際應用、普及,也就是說他們的疑惑人類哪怕發展上百年都不一定能夠解決。

當初的牛頓,不也是有這個疑惑,他一生的著作字數多達一百六七十萬字,其中約84%都是神學著作。很多人說牛頓是17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實際上牛頓也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數學家,同樣也是最偉大的神學家。

很多人會說,造物主並不存在,神並不存在。

可是又有誰可以證明,造物主確實是不存在的!?

沒有!

至今沒有人能夠進行這樣的證明!

當然,同樣也沒有人能夠證明造物主的存在的。

也就是說目前的手段都沒辦法證明造物主存不存在!既然是這樣,那麼豈可直接批判相信存在造物主的觀點呢。

就如同秦元清曾經在講座所說的,所謂的真理、定理、公理,都是人們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提出來的在目前階段可以比較好解釋已經發現的。而當探索越多,也許所謂的真理、定理、公理就會被推翻。

說不定人們研究著研究著,就證明出造物主是存在的,甚至是造物主直接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也不是不可能。

多少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從小就是信仰上帝,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去探索、去發現,然後作出傑出的貢獻。

華夏絕大部分的人以為科學就是正確的,就是萬能的,只不過是因為生在華夏這個國度,從小教育養成的世界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