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校務會(2)(10/10)(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能大家有所誤解,以為是秦元清院士佔了很大便宜,實際上是學校佔了大便宜才是,根據已經統計完成的清單,學校相關的實驗器材都比較老舊,摺合價格約莫五億元。場地方面和科研人員這個比較難股價。”顧校長笑著解釋:“而秦元清院士的自動變速箱實驗室、汽車底盤實驗室雖然才建立,但是裝置價值7億多,全部都是新裝置、先進的,兩個實驗室學校就佔了10%,秦元清院士佔了90%,兩個實驗室學校就出了辦公產地,其他經費都是秦元清院士自己籌集。”
“而現在,單單兩個實驗室擁有6AT專利技術和汽車底盤技術,估值上百億。”
“所以說,這汽車研究院,是學校佔了大便宜!”顧校長笑著說道:“當然秦元清院士也有義務帶領著汽車研究院發展壯大,不過我們相信汽車研究院在秦元清院士的帶領下,會不斷發展壯大。”
說實在的,這些情況學校都已經考慮到了,自從90年代、21世紀初頭幾年的國企改革,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現在國有資產流失成了一個很敏感的東西,沒人想沾染到。
記者沒有想到,這其中竟然是有這樣的內幕。
同時暗自感慨,秦元清簡直是創造財富小能手,兩個實驗室建立一年,就靠著研發搞出來的專利,創造了過百億財富。
“秦院士您好,關於這種模式,您有什麼看法?”有記者採訪秦元清,相比起顧院長這樣的老頭子,秦元清無疑更受媒體喜歡,而且也更有新聞熱度。
“我覺得學校科研機構,應該嘗試著各種改革方法,科研經費不能總指望著國家撥款,靠著國家撥款,大部分學校科研人員收入都並不高,我是年輕人,我一直認為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研人員值得獲得一份不錯的薪酬。”秦元清說道:“汽車研究院建成後,薪酬將與實驗室等同,也將按期接受相應考核,按照企業形式執行,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向。”
秦元清是樂於提高科研人員的待遇,但是可不會只提高而不會有其他手段,不然的話,已經習慣高校生活的人,整天渾水摸魚都能摸死你。工資是小事,但是造成的影響就很不好,誰願意自己辛辛苦苦搞科研,拿到手的錢與一個整天好吃懶做的人一樣多。
當初的大鍋飯無法繼續,就是因為你幹得再好得到的和其他人不幹的是一樣的。
所以,有時候不得不承認,西方的一些管理模式確實有著可取之處,在每個人的自覺性沒有那麼高的時候,一些監管措施是免不了的。
學校與個人以合作方式建立研究院,這還是華夏這麼多年來首次,可以說是首創,學校是華夏最高學府之一,而個人本身就是學校教授,還是個名氣極大,所造成的影響是極大的。
協議一簽訂,頓時各方紛紛在報紙上發表自己看法,有持支援的,有持反對的,有的持觀望的,不一而足。就是央視四套晚上的國際觀察節目,也專門進行一個專題報告,邀請了八個名校的教授進行討論,結果討論著討論著就火氣越來越大,竟是直播的時候吵了起來。
國家並沒有出聲表達態度,顯然是打著試驗的注意,教育改革,一直是國家頭疼的一方面。
任何改革,只要是可控的,國家都是樂意嘗試的。
而秦元清接受採訪所說的,在水木大學引起軒然大波,因為大家都被汽車研究院的薪酬等同實驗室薪酬的說法給吸引了,在水木大學,誰不知道秦元清的實驗室工資高,那些一個個博士生年薪百萬,可不知道讓多少教授羨慕著。
一些原本對秦元清有意見、發牢騷的人,頓時一個個變成看到人就誇秦元清,翻臉比翻書還快。
國慶前夕,徐嘉憶將檔案下發了,包括工資起發的時間、發放方式、工資組成等,與此同時則是汽車研究院的人員名單,很多人團隊被拆了,形成了10個實驗室,日後考核也是按照實驗室來進行考核。
看著考核辦法和考核內容,就是一些經驗豐富的教授,都感受到了壓力,特別是實驗室的主任,都感受到了壓力,錢果然不是那麼好拿的。
不過卻沒有人有怨氣,反而是激起了內心之中的激情。
秦元清其實也是忙得熱火朝天的,汽車研究院的建立,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人員併入,還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實驗室帶頭人的考察和任命,比如實驗室的劃定,比如院的管理層,這些都是需要他親自來做。
還好徐嘉憶經過一年曆練成長很多,可以幫他不少忙,秦元清在汽車研究院建立起來後,給徐嘉憶掛了個研究院副院長,管理財務部門和後勤部門。
而徐嘉憶一個重任就是組建財務部門和後勤部門,隨時與學校相關部門保持聯絡,然後就是處理掉那批老裝置、老儀器。
整個汽車研究院搭建起來,擁有了十個實驗室、三百六十幾個研究人員,可以說比之前實驗室壯大許多。
而剛剛進賬的錢,則是開始源源不斷流出。不管是伺服器、電腦採購,還是專門的實驗儀器、器材,都是需要一大筆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