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華威而言,額外多出40億研發費用投入,自然很大,但是華威現在一年研發費用多達200億,稍微咬咬牙也不是不能克服。

秦元清也沒有多說什麼,包括實驗室雙方佔比、授權、人員等,不過他還是被要求擔任了總設計師,按照任總的話,他是投人不是投專案,是秦元清打動了他的心,而不是其他人。

秦元清表示自己也很無奈,怎麼一不小心自己頭頂又多了個頭銜,這智慧手機研發,規模可比汽車底盤和變速箱多得多了。起碼工程師數量就多達千人,這還能不能讓人愉快玩耍。

水木大學與華威召開了新聞釋出會,這是水木大學接到了最大單筆科研經費,自然要好好宣傳。

而二者的戰略合作,也引起巨大的轟動,畢竟華威公司已經是世界500強企業,在國內的名氣逐漸超過了聯相,而水木大學更是國內最好的學校,二者的戰略合作簡直就是強強聯合。

更重要的是,華威投入了40億科研經費,而且還是2年!按照任總在釋出會的說法,科研經費上不封頂。

而秦元清也體會到任總的雷厲風行,在籤合作協議的前一天,華威的相關技術負責人已經抵達了京城,其中包括後來大名鼎鼎的海思半導體。

也是這個時候,秦元清才知道,華威在京城也有自己的研究所!

整個專案的研發,不僅僅是在水木大學,有一部分會由華威的研發部門展開,一部分是兩者合作研發。

秦元清也忙得腳不沾地,首先是專案的立項、財務共工賬戶、專案的分解以及確定各子專案的負責人等,雖然有幫手,但是也前前後後花了半個月時間,才捋順了整個專案組。

晶片組負責人是海思技術負責人楊勇,晶片組主要是在海思研發部門完成,水木大學會派出20人前往海思研發部門,參與研發,秦元清將基帶、處理器、協處理器、RF、觸控式螢幕控制器晶片、Memory、無線IC和電源管理IC的技術指標列好,他則是定期檢查進度。

液晶屏組,則是由水木大學的教授黃銀樹作為負責人,攻克液晶屏技術。液晶屏最關鍵的就是指紋鎖、觸屏技術,而又必須避開一些技術壁壘,不然的話官司有得打。

鋰電池組,則是交給了水木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新型能源與材料化學研究室,這個研究室建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是水木大學鋰離子電池和燃料電池研究的主要單位,該實驗室經過多年的研究積累,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鋰離子電池及其材料研究的實驗平臺。

這也是秦元清最看好的一個組,畢竟技術力量雄厚,又有足夠的經驗,作出支援快充的4000mAh的大電池,對於實驗室來說並非太大的挑戰。

真正的硬仗,則是手機作業系統,這個是秦元清親自操刀的,因為不管是水木大學還是華威,都沒有足夠有影響力的技術人員。而手機作業系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依舊還是採用鴻蒙作業系統這個名字。

若是沒有秦元清這隻小蝴蝶,那麼鴻蒙作業系統將會是在2019年8月9日華威在東莞舉行華威開發者大會的時候才正式釋出。

只是那鴻蒙作業系統,推廣受到了很大阻力,兩年時間也沒有取得太大的市場份額。

除了華威派過來的一百餘位工程師,秦元清直接對外招聘,用了一個月招聘了三百餘位工程師,單單是手機作業系統就足足有500位工程師。

手機作業系統的研發,沒有那麼容易,不然的話後來華夏那麼多手機廠商搞出的手機作業系統,結果就沒有一個好評的,甚至於大部分都是基於標準安卓修改的系統,說是自己的系統,實際上還是安卓系統。

單單一個手機作業系統,就需要這麼多工程師,更復雜的電腦作業系統,就更難了。

所以說,這麼多年華夏搞不出一個像樣的電腦作業系統,也是很正常的。

網際網路技術,一旦形成技術壟斷,那技術壁壘著實是會讓人頭疼。

而華威與水木大學的戰略合作,對於三星、蘋果等手機巨頭,卻是沒有引起什麼重視,作為親自經歷者,他們太清楚,技術的研發是多麼燒錢,蘋果前前後後砸了幾百億美元的研發費用才奠定了智慧手機新時代的王者地位。三星也是不斷砸入上百億美元的重金,才有了那麼點一席之位,區區40億人民幣,能用來做什麼。

諾基亞、摩托羅拉更是嗤笑不已,如果智慧手機那麼容易,那麼他們也不會看著股票不斷下滑,卻束手無策。

技術壁壘一旦形成,那麼就是一堵牆,想要越過一堵牆,沒有那麼容易。

國內的公知們也一個個批評著,完全是不看好,說什麼勞民傷財,不自量力,列舉各種資料。

秦元清則是兩頭跑,既要兼顧著智慧手機專案,也要兼顧著兩個實驗室,恨不得將自己劈成兩半。

至於網路各種聲音,秦元清不置可否,現在的智慧手機技術壁壘可還沒有形成,此時不做日後基本就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