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觀點(第三更)(第2/2頁)
章節報錯
秦元清笑了笑,沒有多解釋。
這一批人是他親自挑選的,底子都比較厚,又經過這段時間的調教,技術水平突飛猛進,已經和剛進入之時完全是兩個人。
技術很重要,但是人才更重要,因為技術是依靠著人才研發出來,只要有人才就可以源源不斷產生一項又一項的技術。
不然的話沒有足夠的人才,哪怕秦元清直接扔出技術,後續的技術研發也沒有人做,遲早也會變得落後。
這一次智慧手機研發,秦元清就發現了,現在華夏的科研人員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高階,上千研發人員,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也就十分之一都不到,其他研發人員更多是屬於嬰兒學走路的階段。
要知道這已經是前面有人走過了,走通了,現在其實更多是模仿,可就是這個模仿,都很難模仿好。
所以說,華夏的強盛需要一支龐大的高水平科研隊伍,只有擁有一支龐大的高水平科研隊伍才能克服一項項技術難題。
不過這次的專案研發合作,對於水木大學那是百利而無一害,趁這個機會很多落後的實驗儀器、材料都被淘汰了,換成先進儀器,引入先進的研發制度,大大提高了水木大學相關專業的科研水平。而且這一次的研發,水木大學就足足有七百餘人,再加上打下手的研究生,更是過千人。
遺忘這部分人基本上都是每年拿點國家科研經費,小打小鬧,沒什麼太多機會一展伸手,而這一次卻是難得的機會。
就如同鋰電池,單單鋰電池研究就撥付了三個億,實際上開銷也就幾千萬,其他經費都被花去更換實驗儀器以及伺服器、電腦。
秦元清心知肚明,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花的又不是自己的錢。
甚至他還以研發的名義,由水木大學出面訂購了一臺曙光5000A超級計算機,曙光5000A超級計算機屬於百萬億次計算機,2008年方才研發成功,採用網格技術,體系結構以構件性、標準性、協作性為基準,採用服務化、安全化、專業化、智慧化的3SI技術路線。
曙光5000A整個系統規模達到1650個節點,每個節點為4CPU的4核SMP系統,採用AMD Barcelona 2.0GHz處理器,峰值運算速度為230TFLOPS。整個系統透過兩套網路互連,包括Infiniband、千兆乙太網。該系統的主要配置也是非常豪華,230萬億次峰值運算能力,6600個CPU,1650個節點,100TB記憶體,700TB儲存,兩套網際網路絡,曙光Gridview機群軟體。
一旦水木超級計算機中心建成,可不僅僅是智慧手機的研發發揮作用,還將在各個方面的科研發揮巨大作用。
畢竟曙光5000A適用於各個領域的大規模科學工程計算、商務計算,還可以作為各種資料中心、雲端計算中心的支撐平臺。
當然了,曙光5000A效能出眾,可是造價也不便宜,足足達到了4億元。
這4億元的購機費用是走智慧手機科研經費,而超級計算中心的建設則是由水木大學出錢。
只是超級計算機中心的落成,估計還得一年才能真正建成。
到那個時候,整個智慧手機都估計全部研發完成了。
而這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好處,2010年是水木大學一個轉折點,在校企合作上跨出了一大步,嚐到了甜頭。
校長更是在元旦發表講話的時候,明確將校企合作、產學研合作作為今後水木大學的一個重要工作。
而水木大學取得的成就,更是驚動了死對頭,燕大與水木是競爭對手,雙方的競爭遍佈方方面面的,國家經費、人才爭奪、優質生源爭奪等等。
想要辦好學校,教育經費是必不可少的,誰錢多誰就有優勢。而現在水木大學在自籌經費這塊領先一大步,經費就會比燕大多,一年兩年可能還不明顯,可是時間一長差距就出來了。
燕大與水木為了爭奪華夏第一高校,爭了幾十年,怎麼可能容許自己被水木大學給超過呢。
所以燕大第一時間也採取了措施,放下自己的身段,主動去聯絡大型企業合作,去搞科研經費。
水木大學有超算中心,那燕大也要有!沒有錢,那就想辦法!
至於浪不浪費這個問題,燕大嗤之以鼻,這是浪費的問題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