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微信公司,我其實很少關注的,我更多的精力是在科研方面上。”秦元清說道:“微信公司實行的是職業經理人模式,如果大家有去了解微信的話,就會知道微信公司有股權激勵制度!”

董青沒有想到,這微信的背後,竟然是這樣的。

一個如今估值200億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竟然只是秦元清上計算機課後閒暇時間開發出來的?

“至於微信是怎麼讓投資者心甘情願的投入重金,這個問題我想是很簡單的,那就是前景!”秦元清說道:“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確切地說,隨著智慧手機的興起,現在進入了智慧手機網際網路時代,它正在悄然改變世界,微信的使用者量增長得很快,幾乎每個擁有智慧手機的人都擁有微信,它的活躍使用者量也幾乎等同於微信使用者量。”

“現在有一個觀點,就是鼓勵科學家創業,對於這個觀點,您是怎麼看待的?”董青又問出了一個熱點問題。

“這個觀點我並不贊同。我舉個例子,我所在的水木大學,我在今年一次講壇裡就說過,研究型大學從來不以就業為導向,從來不該在大學裡談就業,批評學校在學生從入學開始就要接受‘就業引導教育’的做法。”秦元清說道:“就業是一個經濟問題,跟大學沒有直接關係。大學,尤其是研究型大學,就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是培養國家棟梁和國家領袖的地方。如果讓學生進入學校就想就業,會造成什麼結構呢?就是大家拼命往掙錢多的領域去鑽,比如水木大學的經濟管理學院,而好的學生畢業後也希望去金融公司,因為賺錢多!”

“可鼓勵科學家創業也是同樣的一個道理,科學家創辦企業,說實在的100個都很難成功一個,因為創辦企業是很難的,而科學家主要是科研工作,讓他們經營管理,辦公司、當總裁,這是將才華和智慧用到了錯誤的地方。”秦元清說道:“人不可能一邊做大學教授,一邊做公司的管理人員,一邊還要管金融。”

“當然,科學家可以以技術入股,這是一種可以嘗試看看的方向。”秦元清道:“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國家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知識,也是最珍貴的,是無價的!”

“搞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這種是不行的!科學家,也不能說是貧窮的、清苦的,以前國家窮沒有辦法,但是現在國家經濟取得很大的成果,那麼改善科學家的生活水平,就成了一件刻不容緩的事。”秦元清強調了‘科學家不意味著窮’的觀點。

“聽說您實驗室的博士年薪百萬,就是出於這樣的初心麼?”董青順著秦元清的話問道。

“是的!”秦元清給了肯定的回答。

“還有一個問題,大家都很關注,之前微信融資成功,網路上有些人的觀點比較尖銳,後來秦院士你進行慈善捐贈,是因為受到輿論壓力麼?”董青問道一個很尖銳的問題。

“說實在的,那是一種輿論壓力!”秦元清笑著說道:“當然,我捐贈並非是輿論壓力,可能大家有些誤解,以為融資後錢是我自己的,其實並非如此,融資的錢都是留在公司的,是公司發展要用的,我雖然是大股東,但是也沒辦法挪用。而且這融資之中,可也是包括我投入了10億。”

“慈善捐贈,主要還是因為我還有些錢,這些錢也用不到,就不如捐出去,也希望為華夏的教育事業出一份力。”秦元清笑著說道。

“至於剛才你說的輿論壓力,說實在的,我平常很少看新聞,自然也就沒有輿論壓力的說法。只是對於那種道德綁架,其實並不可取的。在我看來,慈善是一種發自真心的行為,而不是被迫的。”秦元清說道:“同時也是希望社會能夠更多的投向希望工程,關注山區的孩子。雖然我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並非代表著我們是發達國家,相反我們國家依舊是發展中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國家。教育是百年大業,再怎麼重視都不過分!”

“大家別以為捐這些錢就是最大慈善,其實捐多少並不重要的。我一直認為,科學才是最大的慈善,其他的都是微不足道。”秦元清說出自己的一個觀點:“比如袁老的雜交水稻,養活了不知道多少人,讓華夏人再也沒有飢餓問題!”

平常的慈善捐贈,其實都很微不足道的。比如地震後的重建工作,國家投入了上萬億財政資金,而相比之下,來自海內外的捐贈卻連一百之一都不到。

發展科技,科技強國,國富民強,這才是世上最偉大的慈善。國家強大了,能夠緊急呼叫的資源也就多了,這才今後的歷次災難都體現的淋漓盡致。

十年之後的黑天鵝,國家的動員能力絕對是驚人的,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比得上,那種緊急動員能力,絕對是驚世駭俗的。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