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爸沒多久就拿著一柄茅臺,上面都是灰,顯然放了很久。一開啟酒瓶,頓時酒香撲鼻,讓人毛孔大開,一聞酒香就知道是好酒。

。。。。。。

粵省,羊城中山大學,教學樓外。

下課鈴聲響起,一箇中年人收拾了一下就邁出教室,這個中年人就是中山大學的數學教授‘周海鍾’,從1981年起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語言學、數學、資訊科學、新興交叉學科等方面的論文120多篇。

他提出的‘模糊數理語言學’(1986年)、“語言混沌論”(1991年)和“網路語言學”(2000年)受到數學界的關注。特別是他在著名數學難題—梅森素數分佈的研究中提出的科學猜想被國際上命名為‘周氏猜測’,更是名聲大噪。

就在周海鍾準備返回辦公室,恰好看見,數院的常主任拿著一份期刊,滿面紅光地向教室走來。

“周教授,恭喜你啊。”一見面,常文興便興高采烈地握住了周海鍾教授的手,一個勁兒地晃著,“恭喜恭喜!”

被晃的一臉懵逼,周海鍾教授一頭霧水地看著常主任。

“……常主任,你是不是……把什麼事搞錯了?無緣無故幹嘛恭喜我。”

常主任愣了下,問:“你沒看最新一期的《數學紀事》?”

“很久沒留意了,我最近沒關注數學方面的事。”周海鍾搖頭道。

數學家只是他的一個身份,他最有分量的身份卻是語言學家,所以正常介紹他,基本上都是稱他為語言學家、教授。而不是數學教授,相比起在數學方面的成就,他在語言學的成就可就大得多。

常主任沒說什麼,一把將手中的期刊塞到了他的手上,笑著說:“那這份你拿回去看,從第一頁開始,到十五頁。看完了,你就知道我為什麼恭喜你了!”

揣著滿肚子疑問,周海鍾教授拿著期刊回到了辦公室。

將提包順手擱在了辦公桌上,靠在辦公椅上的他,帶著疑問翻開了《數學紀事》。

當翻開第一頁看到論文標題的瞬間他整個人都愣住了。

《關於梅森素數分佈規律的討論以及周氏猜測的證明》!

周海鍾彷彿遭了雷擊一般,渾身一顫,自從他提出周氏猜想後,也花費了不少時間去證明,可惜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他自然也希望,能夠有數學家將此猜想證明,那周氏猜想就不是猜想,而是周氏定理。

周海鍾反應過來後,迅速地開始看起來,邊看邊用筆驗證,周海鐘不得不承認,這一片論文邏輯嚴謹、算式清清楚楚,毫無漏洞,確實是證明了《周氏猜想》!

“我怎麼沒有想到,可以從這方面入手!”周海鍾將《數學紀事》放在桌子,不知不覺中,眼淚流了下來,這是欣喜的眼淚。

多少數學家,提出著名的猜想,可是到死的時候也看不到有人證明了猜想。他提出周氏猜想至今十幾年,就有人證明了,他比大部分數學家都要來得幸運。

“秦元清,水木大學大一學生!?”周海鍾翻到第一頁,看到作者的介紹,一陣恍惚“是那位高考滿分狀元麼,沒想到他才進入大學才多久,就證明了我的猜想。”

與此同時

水木大學數學系,已經拿到十本《數學紀事》,正在翻看《數學紀事》的數學教授一個個驚呼起來,他們沒有想到《數學紀事》的第一篇論文竟然是關於梅森素數以及對周氏猜測的證明,而且看作者還是他們水木大學的人。

這。。。。。。怎麼都沒有聽說有人在研究攻克周氏猜測呢。

秦元清!?

這些教授第一個反應就是不可能,開什麼玩笑,研究梅森素數的教授,單單在水木就有十幾個教授,但是沒有人證明。可見這個猜想的難度到底有多麼難,怎麼可能是一個大一新生證明的呢。

可是再三確認,作者就是秦元清,就是他們學校的學生,包括手機號碼、qq號和郵箱都是一模一樣。

數學系的教授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然後第一反應就是聯絡秦元清,由不得他們不驚動,要知道整個水木大學,去年發表的論文不計其數,但是上頂尖期刊的就只有區區五篇。

由此可見,要在頂尖專業期刊發表論文是多麼困難。很多教授一輩子都難以發表一篇論文,可是現在一個剛剛開學的大一新生,已經有這麼一篇論文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