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其稱為……【羈絆】。”

順著它的介紹,眾神向公平之神的那端牌桌看去,果然多出了一個詞條效果。

【水性】3/6/9

效果:達成羈絆時,使敵方全部卡牌在本局中5/10/20防禦

“居然還能這樣,啵!”

“這樣以後就更有意思了,啵。”

“有趣有趣,看來我的比賽開始之前得趕緊好好研究一下才行,啵!”

眾神在牌桌上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很快,看到這個【羈絆】詞條,不禁全都眼睛發亮。

這樣一來,好像牌局的可玩性又變得更高了。

如果能夠發現並觸發一些強力的【羈絆】效果,那無疑將會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對於這樣的反應,立方牌之神很是滿意。

於是接下來,它又順勢進行了更深一步的介紹。

目前為止牌局進行到了四個回合,其中公平之神分別揭開了【小海妖】【爛水溝猴】【還要將領】這三張水屬魔獸的卡牌。

所以就觸發了【水性】3的效果,如果它在本局能夠再揭開6張、9張水屬牌的話,這個【羈絆】的效果還會進一步增加。

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觸發【羈絆】並不需要所有卡牌都同時在場。

只要是在當局中揭過的卡牌,無論其是否已經退場,只要符合條件就能夠觸發【羈絆】效果。

就好像現在這樣,雖然【爛水溝猴】已經被幹掉退場了,但是它屬於已揭牌,所以能夠成為觸發【羈絆】的因素之一。

另外,被召喚出來的卡牌同樣可以計入羈絆效果內。

只不過如果是一模一樣的卡牌,那麼無論重複多少張,在【羈絆】中都只能算是一張。

至於最後一點,則是【羈絆】效果是需要自己去挖掘探索的。

在未達成之前,它不會主動顯示出來。

還是以公平之神來舉例。

它是在上桌前組建牌組時,恰好新增了三張水屬牌,這才發現了【水性】這條【羈絆】。

立方牌之神之所以這樣設定,一來是為了取代之前的屬性直接剋制效果。

二來也是想增加牌手們對於探索【羈絆】的興趣。

實際上就連它自己都不知道,某一張卡牌可以觸發多少種【羈絆】,可以觸發出什麼效果的【羈絆】。

因為它只是制定出了這個規則,並不知道在規則之下具體會發生什麼情況。

當然,這個【羈絆】也不是要讓牌手們去胡亂猜測。

實際上,還是有跡可循的。

理論上只有擁有共同點聯絡的卡牌,它們之間才會觸發相應的【羈絆】。

“這【水性】,好像有點厲害呀,啵!”

這個時候,還有神明在研究著公平之神觸發的【羈絆】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