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統不僅在國內的各大城市設立了站點,在香江也有站點。

甚至在倫敦、紐約、開羅、東南亞等國外城市,也設立了行動站。

在毗鄰的香江,自然也設立了站點。

趙立冬來到總督府,就是要從這裡獲得軍統香江站的情況。

1938年10月,日本快速滅亡中國的戰略遭遇失敗,於是改變了對華戰爭策略。

從軍事進攻為主,改為在軍事進攻的同時,以政治誘降為主。號稱只反紅黨,不反常凱申集團。

這本來就是個欺騙性策略,但是卻得到英國、美國,以及果黨內部投降派的歡迎。

英國為了保護自己在中國和亞洲的利益,在日本和常凱申集團之間積極奔走,想促成中日和平。

1939年7月,日本和英國簽訂了《有田——克萊齊協議》

協議規定,英國承認日本侵略造成的目前中國的實際局面,承認日本在佔領區的利益。承諾英國不支援抵抗日軍的行動或者有利於日軍敵人的行動和因素。

這個協議,實際上是慕尼黑綏靖政策在亞洲的翻版,是為了保住美英的在中國的利益,縱容日本侵略和掠奪中國的政策。本質上是犧牲中國利益,換取日本對英美的讓步。

美英的算盤打得不錯,但是日本和德國一樣,胃口遠遠不是如此。他們的目標是征服整個亞洲,這就跟美英在亞洲的利益發生不可避免的衝突。

德國佔領幾乎整個歐洲,日本要稱霸亞洲,終於讓英美意識到,跟日本的戰爭,已經難以避免。

直到現在,兩國的政策才開始有了一些轉變,開始轉向支援中國對抗日本。

特別行動處派趙立冬到中國,建立針對日本的情報組織,跟中國的情報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就是這種背景下的產物。

因為英國軍方不支援,特別行動處只能求得港英政府的支援和配合。

趙立冬到總督府來,也算是跟港英政府正式建立工作上的聯絡。

一個多小時後,趙立冬離開總督府,坐上黃包車,來到了淺水灣的一處二層歐式建築前。

門前掛了一塊牌匾:“同盛商行”。

同盛商行是個幌子公司,實際上就是軍統香江站。在從事情報活動的同時,也做一些生意為掩護。

很多國家的情報機構,都是以這種方式從事情報活動。

趙立冬進去,一個穿著長衫,四十來歲的男子迎了上來。

“在下韓立波,歡迎光臨,先生是買貨還是賣貨?”

“賣貨。”

“哦?先生手裡有什麼貨?”

“這些貨。”

趙立冬拿出清單,遞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