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個多天沒人居住的房間裡,即使原來水槽裡有水珠,也早已經蒸發掉了。如果現在還有水珠,一定是有人在不長的時間內用過水。”

“即使是溼抹布,幾天不用也已經乾燥。現在如果發現了溼抹布,顯然不合常理,這也會成為有人用過抹布的證據。”

情報人員的驚險,真正遇到當場抓捕、槍戰、飆車追擊這種刺激的場面,是很少的。

更多的驚險,其實在這些非常枯燥的細節當中。

很多間諜案件的破獲,都是透過這種細節上的破綻來發現線索,抽絲剝繭,調查走訪、封鎖搜查,一點點整個鏈條崩斷的。

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對於特工來說,尤其適用。

檢查了一遍,見沒有什麼問題,趙立冬到書櫃一角拿起一本德文版黑格爾的《邏輯學》,用桌布包著看了起來,消磨時間。

偶爾蹲著移動到窗戶後面,觀察一下外面的情況。

現在,他就等著晚上撤離。

不過,一旦有什麼緊急情況,他也可以隨時撤離。

從事情報工作,計劃當然重要,但是也要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

估計快到中午,趙立冬解開手帕看錶,已經十二點十六分,然後又把手帕纏上,蓋住手錶。

這樣做,是不讓手錶產生反光,被人發現。

拿出麵包和香腸,就在桌布上吃了起來。麵包的碎屑掉在桌布上,吃完一塊兒收拾起來就行。

他要儘量保持充沛的體力,隨時應對不測。

吃完後喝了些水,清理了痕跡,然後回來看書。

“這件差事,不交給優美他們幾個丫頭來做是正確的。即使他們有些本事,也未必能夠完成這樣的任務。更不可能把活兒幹得這樣細緻。”

“我相信,這個案例如果透露出去,將成為情報史上的一個經典案例。我是不會輕易透露給別人的,即使是特別行動處也是如此。”

“當然,紅黨例外。如果有機會,倒是很願意跟他們分享一下這個案例。能讓他們有所啟發,那是最好的。”

原來那個趙立冬,在布萊切利園參與破譯德國恩尼格碼密碼的時候,基本上屬於文職工作,並沒有接受這些情報活動訓練。

在特別行動處的時候,訓練的時間不長,科目也不多,內容也比較粗糙,根本沒有這麼細緻。

他現在的這些經驗和技術,很大部分來自於前世的網路、書籍。那個時候,如今時代的很多機密,都已經解密,成為公開資料。

在看間諜影視劇和小說的時候,為了證明自己挑毛病是正確的,就買了大量特工、間諜之類的書籍研究。

現在的很多知識,都是從書裡學來的。就連他這次設計的竊聽器“怪物”,思路都是歷史書上的真實案例。只是比現實世界早幾年而已。

時間一點點過去,估計到了下午三點左右,外面傳來傳來刺耳的警笛聲。

趙立冬到視窗一看,不禁吃驚。

五六輛車駛來,在公寓門前停下。很多蓋世太保從車上跳下來,包圍了公寓。

這是怎麼回事?

“難道我暴露了,是衝著我來的?不可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