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心可是夠大的(第1/3頁)
章節報錯
四月的北平,已經春暖花開。
在日本扶植下的華北偽政府,目前表面上統治者這座城市。
趙立冬和柳德米拉一路上假扮身份,順利地抵達了古老的北平城。
跟趙立冬前世時候見到的現代化大都市不同,現在的北平還有城牆。馬路上汽車、有軌電車、馬車、人力車、黃包車交織在一起。
馬路上到處都是牲畜糞便,城市裡幾乎到處瀰漫著臭氣,空氣汙濁。
只有街道上行駛的的汽車和有軌電車,才能體現出一絲現代氣息,提醒人們這是一座四十年代的城市。
北平城表面上是和平的,街道兩邊的牆上,不時出現一些標語,宣揚所謂的中日親善,*****等欺騙言論。
就在這些標語下面,時常有流浪者、乞丐舉著破碗要飯。從他們的破衣爛衫和瘦弱的身體,就知道這些人不是裝的,而是真的乞丐。
兩個人拉著一輛板車,從路邊經過。
車上的破席子下面,已經有了兩具屍體。這些屍體,就是那些路邊倒斃的的死人。
一個人一邊在後面推車,一邊敲幾下破鑼,喊上幾聲。
“收死倒嘍,收死倒。”
所謂的“死倒”,就是死在路邊的無人認領的屍體。
這些死人,或者是餓死的,或者是病死的。天氣冷的時候,自然還有不少是凍死的。
在此時中國的幾乎每一座城市,即使是國統區,哪怕是渝城這樣的戰時首都,都經常出現無人認領的屍體,幾乎每天都有。
哪怕是最為繁華的大城市滬海,也是如此。收屍隊天天出動,每天都至少是十幾人,幾十人。
正因為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所以各個城市都有專業的收屍隊,負責處理這些屍體。
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天災人禍,殘暴的侵略者,無良無能的政府和偽政權,就是造成這種餓殍遍地現象的根源。
趙立冬和柳德米拉下了火車,沒有乘坐計程車,也沒有乘坐黃包車,而是選擇乘坐有軌電車。
有軌電車的票價不高,甚至很便宜。便是如此,也不是一般平民百姓能夠經常坐得起的。
車上的乘客,男子或者穿西裝,或者穿長袍馬褂。女子一般都是旗袍,其中最多的,就是比較便宜,目前也比較流行的陰丹士林旗袍。
從男男女女的衣著看,都比較乾淨體面,一看就是這個時代的所謂白領和中產。他們或者是政府職員,商家職員,知識分子,或者就是家境比較好的人。
一路上,乘客上上下下,趙立冬就沒見過一個工農模樣的人。
不是沒有這樣的人,相反這樣的人很多。不過沒有坐電車的,他們都在路上步行。
趙立冬和柳德米拉在正陽門站下車。
等車過去之後,趙立冬向北望去。
“這裡就是紫禁城,以前的皇宮。”
趙立冬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