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冬猶豫了。他可不想在這裡留下自己的照片,即使化裝了,也是如此。

再觀察工廠附近,發現還有崗哨。大約每隔20米遠一個人,防守可謂嚴密。

不行啊,沒有機會。

想過去,實在太冒險了。況且,過去也沒有多大意義,還不如在把路上找機會呢。

正琢磨著,工廠大門開了,一輛卡車駛出,車上還帶著篷布,一看就知道裝載著重要物資。

緊接著,又一輛卡車跟了出來,車廂上有十來個日本兵。駕駛室上面,還架著一挺歪把子機槍。

兩輛卡車到哨卡,一個人下車登記,幾個崗哨進行檢查,其中一個人還鑽到車底下檢查。

出來的車輛,檢查都這麼嚴格,何況進去呢。

車輛還有武裝押送,路上也沒有機會。

趙立冬果斷決定,放棄從火藥廠這裡尋找突破口,從另外的渠道再想辦法。

兩輛卡車過去,五六分鐘之後,趙立冬順著原路返回,重新上車。

“進去了麼?”

司機問道。

“沒有,崗哨不讓進去,說他們的麵粉不賣。”

“你看看,叫我說中了吧?我就說你別去嘛。回去嗎?”

“回去,來,抽支菸。”

這個司機挺善談,抽上了煙,話更多。

“你是倒騰細糧的吧?”

“哦,這話怎麼講?”

“我這個人看人絕對準,一看你的打扮,言談舉止,在看你抽的煙,就知道是有錢人。推銷糧食,到麵粉廠,就知道是倒騰細糧的。”

“你怎麼知道的?”

趙立冬有一搭沒一搭,陪著他說話。

“這倒騰細糧,可是個賺錢生意。上個月我拉了一個人,就跟你一樣,也是倒騰細糧的。不過,你到這裡弄細糧,找錯地方了。”

“那我應該去哪裡?”

“去找日本人住的地方啊,他們才吃細糧。吃不了的,就高價賣給中國人。你要是給我點錢,我就給你介紹一個做這個生意的日本人。上回那個人,就是跟那個日本人做的生意。”

“日本人還幹這個?”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日本人裡面,也有不少窮人,也要賺錢的。不過,那個宮澤三郎幹這個生意發了。這裡面道道多了,不明白的人,摸不著脈,我給你講啊……。”

東北雖然是糧食產地,小麥、水稻、黃豆產量巨大,但是都被日本人控制起來。細糧都要交上去,中國人自己沒有資格吃,只有日本人才有資格吃大米、白麵這些細糧。

或者運回日本,或者給在中國的日本人吃。

日本人的細糧有剩餘,中國有些有錢人想吃細糧,就產生了市場需求。

一些比較有頭腦的人看到了商機,就從日本人手裡收購細糧,賣給中國有錢人,賺取差價。

一些日本人也加入到了這個行列中,從日本人居住區收購細糧,跟中國人合夥做這個生意。

“你知道奉天城哪裡日本人最多麼?”

“兵工廠邊兒上啊。兵工廠三萬來人,有一萬多日本人呢。加上他們的老婆孩子,好幾萬人呢。”

兵工廠附近?

趙立冬似乎捕捉到了靈感。

“錢是小意思,你給我介紹一下那個宮澤三郎。”

沒有突破口,可以培養突破口。

這個宮澤三郎,或許就是個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