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付出代價(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立冬的藉口,是加工幾個構件。
不用多少材料,也不用多少工,技術也比較簡單。主管雖然猶豫了一下,還是同意了。
到了技術人員那裡,趙立冬介紹自己的設想,雙方就一起畫圖紙。
圖紙出來之後,就安排工人先加工出來一個樣品。
趁著工人加工的時候,趙立冬假裝好奇,就到處走,看機器。
他在選擇將來破壞的目標。
破壞機器,也是一門學問。
在正在使用和未使用的機械當中,優先破壞正在使用,尤其是現在正在執行的機械。
這些機械的零部件當中,優先破軸承和鑄造件。這樣的部件壞了,機械就會自己壞掉。
在通用機械和特殊機械當中,優先破壞特殊機械。
因為通用機械容易找到替代品,而後者多是專用裝置,找到替代品就比較困難。
在標準零部件和非標準零部件中,優先破壞非標準零部件,道理跟上面一樣。
在裝置眾多的情況下,首先選擇最重要的骨幹裝置加以破壞。
一旦這些最重要的裝置被破壞,生產活動就會停止,能夠最大限度的拖延復產時間。
機械裝置被破壞的時候,敵人一定會想方設法進行修復。在備件不夠的時候,一般的方法,就是從其他機器上把零件卸下來使用。
為了制止這種情況,就要把所有同類裝置上的同一個零部件都加以破壞,讓他們無法透過拼湊,來修復機械裝置。
那些功能強大,結構複雜,工作原理複雜,零部件眾多的,大部分都是精密裝置。這樣的裝置,不僅修復難,想找到替代品,也很困難,自然是優先的破壞目標。
打砸是一種簡單的破壞手段,但是效率很低,不到萬不得已,儘可能不用。
爆破破壞性強,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炸彈,或者當量不足,效率其實也不高。
水比較省事,效率也不錯,水浸泡了機器裝置,基本上就報廢了。
水導電,還可能引發人員傷亡和裝置損毀。
水攻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效率最高的還是火攻。如果有助燃物,效果更佳。
如果能夠把滅火裝置也一起破壞,救火就變成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所以趙立冬不僅觀察機器裝置,還注意觀察助燃物,消防設施,供水設施的情況。
高溫裝置,一般都需要冷卻系統。其中大部分都採用水冷卻。
如果在水槽裡面放一些黃豆,綠豆,過一段時間,就會發芽,甚至放一些稻穀,也會發芽。
時間一長,就能堵塞水迴圈管道,破壞高溫裝置。
在化學生產中,如果在配料當中放一些雜質,說不定會發生什麼反應,生成什麼物質。甚至引發起火,爆炸,產生有毒物質。
第一個構件加工出來,趙立冬自然說合格,反正他也沒打算真的用上。
“一週之內,我來取貨,可以嗎?”
“這點東西很簡單,三天就行。”
“那我就三天之後來,多謝關照。”
離開機械加工廠,趙立冬來到了變電站。
供電設施,是破壞行動的永恆主題。
幾乎每個特工,都會優先選擇。
其中的變壓器,又是第一目標。
脆弱的配電櫃,破壞起來也比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