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時局問題(第2/2頁)
章節報錯
“德國和蘇聯已經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不會進攻蘇聯吧?”
“條約如果管用,各國也不用發展軍備了。都是利益和實力說話,條約這個東西嘛,說說就好,千萬別當真。”
“如果蘇德真的發生戰爭,誰勝誰負?”
“蘇聯。”
趙立冬此言一出,黃至誠和李玉林就互相看了一眼。
“這個……,德國科技先進,武器先進,軍隊訓練有素,已經控制了歐洲絕大多數國家。兵鋒所指,所向無敵。而蘇聯在各方面都不如德國,拿什麼戰勝德國?”
“黃兄,你說的德國的優勢,都沒有錯。但是戰爭不僅僅打的是這些,還有更重要的因素。”
“首先,蘇聯是被侵略者,打得是保家衛國的正義戰爭,能夠團結全國民眾的共同力量。”
“其次,蘇聯國土廣闊,有著巨大的戰略縱深。即使德國,也不可能佔領蘇聯的全部領土。”
“隨著德國進攻,它的戰線會越來越長,兵力越來越分散。補給線越來越長,加上補給線被破壞,補給會越來越難。”
“蘇聯人口眾多,兵員充足。資源豐富,擁有強大的工業基礎。在軍事裝備上,蘇聯的技術不比德國落後多少,有的裝備甚至還比德國先進。”
“德國雖然佔領了歐洲大部分,但是一海之隔有英國,遠的還有美國……。”
“你是說,美國會參戰?不可能吧。”
“沒什麼不可能的,而是一定會參戰。”
“可是他們已經宣佈了中立啊。”
“還是那句話,說說就好,別太當真。歸根結底還是實力和利益決定的。”
黃至誠雖然想透過趙立冬瞭解一些資訊,但是趙立冬只是一個少尉,層級很低,他也沒指望趙立冬能給他提供什麼很有價值的資訊。
對於歐洲戰局,黃至誠也好,局座也好,甚至果府高層也好,很多人都比較悲觀,認為德國是最終的勝利者。
其實不僅僅是他們,就連歐洲和世界,甚至美國,都有很多人持這種看法。
趙立冬的觀點,讓他們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歐洲戰局,而且趙立冬的觀點非常鮮明,尤其是肯定美國會參戰,更是讓他感到意外。
“李老弟,這場戰爭,似乎跟美國沒有什麼關係。他們國內的反戰聲音也很強大。他們參戰,有什麼好處?”
“好處大了。首先,美國早就是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早就想在世界上說了算。”
“但是,他們一直被歐洲的老牌帝國死死壓制,不得施展。現在,法國已經被打敗,國際地位急劇下降。德國戰敗,即使不被瓜分,也得被佔領。”
“英國即使獲勝,也是慘勝,元氣大傷,實力大不如前。所以,這是美國崛起,成為世界老大的最好機會,美國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第二,這是美國國內的形勢決定的。美國雖然有反戰的聲音,但是也有大量的參戰聲音。”
“為什麼要參戰,因為美國也要擺脫國內的危機。自從1929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之後,美國就一直沒有恢復元氣,工廠倒閉,工人失業,通貨膨脹。”
“如果參戰,大量失業青年參軍,有了工作。因為戰爭需要,大量的工廠開工,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解決了就業問題。”
“美國科技先進,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工業體系,可以滿足各個國家對軍需品的需求,可以大發戰爭財。”
“美國是私人資本家實際統治的國家,個人有錢賺,國家還能崛起,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為什麼不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