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柳青其實也做了一些功課,瞭解了一下口罩生產銷售方面的東西,雖然還是一個外行,不過對著一些完全不瞭解的人,也能夠侃侃而談,裝作是內行。

他收購的年奉炎的口罩廠以生產一次性防病毒口罩為主,因為年奉炎覺得這種口罩的市場需求更大。

但是N95口罩機也有,也拿到了相關的資質。

機器都有兩臺,就是沒有打通醫院的渠道,生產出來的N95口罩都只能扔在庫房吃灰,後來乾脆將那兩臺機器給停了。

現在柳青已經完全接手了這一座口罩廠,當然要重啟這一條生產線。

一般人用不著佩戴這種口罩,生產出來了,送一些給醫院也是可以的。

回到家裡的時間還比較早,他又開始在網上查詢關於這方面的資料。

還給秦昆發了訊息,告訴自己已經正式成為了那家口罩廠的老闆,準備著擴建廠房倉庫,問秦昆有沒有認識做這一行的人,如果有的話可以介紹幾個,看一看能不能夠合作。

柳青也讓馬國明介紹幾個做那一行的,談一談合作條件。

誰的條件更適合,就跟誰合作。

他可不敢只相信某一個人,總得要有個比較才行,要不然被別人吃了都不知道。

秦昆對於口罩廠這麼快就被轉讓了感覺有一些驚訝,但也挺高興的。

——按照他和柳青的約定,只要幫助柳青成功的收購一家口罩廠,就可以獲得天元傳媒百分之五的股份。

現在已經成功收購了,那百分之五的天元傳媒股份就到手了。

另外百分之十五的股份,那得達到他和柳青定下的利潤目標才行。

不過這百分之五的股份也不是白白得到的,他不只是動用了自己的人脈渠道,還要給出提供訊息的那個人五萬塊的資訊費。

他在職場打拼了那麼多年,這點錢倒也還是支付得起。

和天元傳媒百分之五的股份比起來,這只是小錢而已。

柳青準備要擴大口罩廠的規模,要弄成個什麼鬼的全球最大口罩廠,這種奇葩的宏圖大志秦昆也聽他說過,並沒有覺得多奇怪。

只是問了一下柳青大概要怎樣一個規模,拿來做什麼用,要求有什麼樣的標準,能夠接受多高的預算。

問了一個大概的資料,然後就聯絡自己朋友圈裡幹這一行的人。

這個也不是白白的聯絡。

柳青不會給他勞務費,但他聯絡到的那人,如果獲得了和柳青合作的資格,還是得給他資訊費的。

這個可以在一開始就談好。

這個資訊費跟這個專案的利潤是相關聯的。

當天晚上,就有幾個人加了柳青,有的是秦昆介紹過來的,有的是馬國明介紹過來的。

柳青在微信上跟他們聊,時不時的還問一下馬國明的意見,有時候甚至還問到了年奉炎。

雖然他對年奉炎的收購案已經完結,但是他並沒有和這個拆二代將關係完結的意思,年奉炎自然也不可能主動的想著要跟他來完結關係。

年奉炎雖然在辦口罩廠這上面栽了一個大跟頭,但有一說一,他做起事來還是挺認真的,有著傳說中的工匠精神。

這一家口罩廠,每一個生產環節他都深度參與進去了,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汗水。

一些細節上的事情問他,那是一點毛病都沒有。

年奉炎內心對柳青還有著一種愧疚感,覺得坑了他青哥,既然勸不了他減少投資,那就在別的地方幫他減少點損失,儘可能的讓他少走一些彎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