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求能夠賺到多少,求的是不要有太大的風險。

但這種思維觀念和現代商業模式是截然相反的。

柳青對丁芸的話深有同感:

“我也是這麼想的,反正咱們賺到的錢已經夠多了,只要把債務還清,以後每年賺到的錢都是可以落入自己口袋的,那才叫踏實。”

他們母子倆不是不知道借雞生蛋的理論,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很是懷疑,才會傾向於這種最保守的投資理念。

“為什麼你不那樣做呢?”丁芸問道。

柳青進入董事會後,集團還貸了那麼多款,做了那麼大的投資,這就跟保守的投資理念不大一致了。

柳青無奈的嘆息道:“主要是有一些投資機會不能錯過,錯過了就不會再有了。看準了它會賺錢,而且還有著時間視窗,手上又沒有現金,那不只能貸款?”

他向丁芸舉例:“比如我那家口罩廠,我覺得做口罩會賺很多的錢,會讓我名利雙收,還會對社會做出重大的貢獻。可這個時候手上沒有錢的話,我就做不了這樣的投資。如果有一個可以貸款的機會,那我肯定要貸款,做更大的投資。”

到這個,還小小的吐槽了一下:

“那時候媽你不讓我向銀行貸款,要不然我就會找銀行貸款,最好是追加幾個億的投資,能賺的錢就更多了。”

口罩廠一個億的投資,現在已經給他帶來了十幾億的利潤,還不包括賺到的巨大名聲。

如果能多加幾個億的投資,那賺的就更多了。

丁芸有一些不好意思,道:“我那也是擔心你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怕你賠太多的錢。”

柳青點頭:“我當然能夠明白媽你的意思,我只是舉這個例子,向你明有些投資機會一閃即逝,必須要及時的抓住,不能等到條件周備再來做,因為到那個時候,機會就沒有了。就像疫情後面投資口罩廠的,也只是遲了一兩個月的時間,大多數就賺不到錢,反而是賠錢了。”

丁芸若有所思。

柳青又道:“再比如,咱們集團今年一個最重要的投資,就是對醫療器械方面的投資,一次就投資了幾十個億。要是等到我們有充裕的現金了再來投資,那肯定來不及,機會就過去了。這種情況下只能從銀行貸款,謝天謝地,我們還能夠從銀行弄到幾十個億的貸款。然後這幾十個億的投資,會成為我們集團今年最重要的利潤增長點。這個也是等不得的。”

這一點丁芸也明白。

谷膚

在口罩和醫療器械方面的投資,是柳青的神來之筆,也是柳青坐上總裁的位置,卻沒有人不服氣的主要原因。

她當然清楚這個,已經有不知多少人當著她的面誇讚柳青的商業遠見了。

“你的意思是,你當上了總裁以後,遇上有把握的投資,還是要投的?”她問柳青。

柳青點頭:“有把握的投資,有可能帶來巨大利潤的投資,到時候可能還是要投。別的方面,我想更謹慎一些。”

丁芸點頭:“這樣也好。”

保守歸保守,有能賺大錢的機會,她當然也不希望錯過。

誰會嫌錢多呢?

只是她無法確定那些投資到底能不能夠賺到錢而已。

同意了柳青對未來集團發展的想法,又叮囑他:

“以後的投資你一定要看準一點,寧可失去一個賺錢的機會,也不要冒險。更重要的是,不能做出那種會讓集團的資金鍊斷開的投資,那會把集團葬送進去,以後咱們一大家子都完了。”

以她的想法,巴不得把集團給整上市,自己手中的股份能套現多少就套現多少,以後帶著現金過日子去。

把錢存在銀行裡,而且是存在自己國家的銀行裡,這樣就不用擔心會因為冒險的投資弄得傾家蕩產。

從當上了集團董事長後,一想到還有那麼多的負債,她就有一種心驚膽戰的感覺,感覺自己擁有的不是鉅額的財富,而是一個巨大的炸彈。

經常都做噩夢,夢到公司破產了,自己變得一無所有,流離失所。

好在柳青來了,而且還表現出了一定的經商能力,讓她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做這樣的噩夢了。

但心中還是有一些擔心。

柳青跟她的想法其實也差不多,只想著穩妥一點,賺不賺無所謂,留住手上的錢,那才是王道。

以他們現在擁有的財富,只要都能夠變現,就讓他娶上幾十個老婆,生下上百個兒子,都完全沒問題。

只要國家沒有崩潰,物價再怎麼上漲,都不會上漲到影響他財務自由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