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四章 拼的機會(第2/2頁)
章節報錯
柳青對此很滿意。
讓他多招工人的呼聲一直有,但是柳青並沒有那樣做。
他自己倒是考慮過這樣的事情,只是和馬國明商量的時候,馬國明主張就現在的工人數量就可以了。
他們共同的觀點就是口罩市場很快就會飽和,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是如此。
屆時口罩的價格也會迅速回落,進入到微利時代甚至滯銷虧本的時代。
盲目的擴大工人規模,對這家工廠的未來是一個比較大的負擔。
招人,培訓,做到符合天元口罩廠的標準,也需要時間。
哪怕是還能有兩三個月的行情,都值得招兵買馬。
現在計算著國內最多也就是一個月的行情了,招那麼多的人,到時候給遣散費都是一筆開支——柳青的人設是一個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家,這就註定了他不能對員工太苛刻,該給的錢必須要給到位。
而且,招到了人,也只是讓員工休息時間多了,機器並不能真的二十四小時運轉。
不只是機器損耗的問題。
他們購買到的原材料,也不足以支撐機器每天都二十四小時運轉。
只要廠裡的員工都覺得自己能夠支撐下去,那就沒有必要招人了。
能讓他們多掙點錢,也能讓廠裡未來少一些負擔,這算是雙贏的事情。
當然,如果這些工人表示支撐不住了,不願意加班了,那還是得招人。
現在這些工人都表示願意繼續加班,柳青也就放心了,對他們說道:
“昨天馬廠長應該跟你們說了,今天會有外國客戶過來參觀,如果做得了這一筆大單,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有可能需要長時間的加班,不知道你們能不能夠承受得住。”
“只要有這個機會,我們能承受得住!”有工人很激動的表示。
有人補充:“只要還是這樣的待遇,哪怕是加班一年,我們都能承受得住。”
按照工廠現在給出來的待遇,他們一個月掙的錢都有一兩萬的樣子——這段時間,整個行業就是這樣的行情。
在疫情來臨之前,加班的情況下也就是個六七千。
在柳青收購這家工廠之前,沒有加班的機會,一週五天上班時間,一個月就一兩千。
如果能夠維持這樣的待遇,加班一年,可以存上十年都存不到的錢——天天這樣加班,對他們來說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那就是不用消費,也根本沒有時間消費。
為了這個目標,值得他們拼命了。
現在不拼命,以後拼命的機會都沒有了。
柳青笑了笑:“大家放心,肯定不會累一年,最多也就兩三個月的時間。”
真的有一年的行情,那他就要擴招員工了。
哪怕這些工人願意在這種工作強度下加一年的班,他也不敢那樣做。
背上一個血汗工廠的罵名,以前做的那些努力全都白費了。
至於待遇,他倒是可以開高一點。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