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口罩廠的太多了,原材料一下子就變得緊缺了起來。

年奉炎向柳青求助,柳青給江南的王總打了一個電話,算是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確定出現人傳人的那一天,柳青就給王總交流過,跟他說口罩需求量肯定會大增,熔噴布的需求也會大增,建議他再增加一條生產線。

這是一個賺錢的好機會。

王總深以為然,當天晚上就向上面打了報告,當天晚上也得到了批准,可以再建一條更大的生產線。

開始建議的標準是一個月五百噸的產能。

可是第二天上面就來了新的意見,要他將這生產線的產能定在月產一千噸。

那麼大的集團,哪怕是在年底,遇上這樣的事情,也可以迅速的調集人力物力來建設新的生產線。

人力物力還沒有就位,標準又改了,改成了月產能兩千噸。

讓他們做出這麼大調整的原因就是市面上口罩太過緊缺了,他們甚至連給自己的工人買口罩都買不到,只能求助於柳青。

全國如何,可想而知。

一個月兩千噸的產能看上去挺高的,可是計算一下,一噸熔噴布也就可以生產大概一百萬個一次性防病毒口罩,兩千噸也就是二十億個口罩。

一個月二十億個口罩的產能,那遠遠的滿足不了國人的需求。

增加這麼多產能,市場完全能夠消化得了。

現在那一條新的生產線還在開工建設之中,但是訂單已經接到很多了。

很多口罩廠還沒有開口,但是老闆已經開始猛下訂單,到處求購熔噴布了。

還有一些口罩廠,只是在紙面上,都沒有建設起來,人家老闆就開始找原材料了。

一個月兩千噸的新產能,還沒有投產,銷路就已經找到了。

報價也在大幅度的提升。

不過,沒有原來柳青記憶中漲的那麼猛。

這裡面就有著他的一份功勞,讓原材料的產能提前擴充,市面供應沒有他記憶中的那麼緊張,自然也不會炒到那麼一個離譜的價格。

開始是擴充了一個月三百噸的產能,現在又是一個月兩千噸的產能。

雖然還是緊張,但也沒有緊張到那麼離譜的地步。

就現在這個價格,王總要賺很多。

但是,他購買口罩時承諾給柳青的那些熔噴布,並沒有趁這個機會高價賣給別人,每天還是按照原來的價格發貨,每天都有車拉原材料出去。

——柳青給了他一千萬個低價口罩,解決了他身後的集團口罩使用問題,讓他在集團也有了面子,這份人情他必須要記得。

高價賣給別人,錢又不是他得,卻把自己的人品給敗光,他不會蠢到做那種事情。

尤其是現在柳青透過捐獻五千萬個口罩,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聲譽,不是那麼好得罪的。

接下來每個月三百噸的熔噴布原材料,他也向柳青保證過,還是會按照合同價格發貨。

柳青給王總打了個電話,說起一個朋友準備要開口罩廠,不知道哪裡搞原材料,王總瞭解了一下他們的規模,當時就拍板,可以在下個月給他們兩百噸的熔噴布。

當然,價格不能是和柳青的那個價格,得是現在的布場價。

柳青將這個訊息告訴了年奉炎,年奉炎萬分感激——價格問題沒必要糾結,只要能搞到原材料,能夠生產口罩出來,那就是賺的。

這也是柳青第一次在他的朋友圈裡展現他良好的人脈關係。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