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九章 董事提名(第1/2頁)
章節報錯
1月21號,蘇綺在天元集團總部召開的那一場會議,一直開到了晚上六點。
主題就是這一場疫情期間天元集團的應對措施。
期間有過休息,休息之後繼續召開。
會議期間,關於疫情的資訊不斷的更新著。
有的是網上已經發布的新聞。
有的是已經得到證實,還沒來得及釋出的訊息。
不斷更新的資訊,讓大家感受到了事態的嚴重性,更趨向於認同蘇綺的判斷。
這一天,粵省舉行了疫情及應對防控情況通報會。
老院士在通報會上做出這樣的表示:
“現在已經知道它出現人傳人了,要做的一個事情就是對患者嚴格隔離,對緊密接觸者的密切追蹤,這恐怕是最重要的。”
“到現在為止,這種病毒還沒有針對性的有效治療藥物。”
這樣的判斷,對接下來政策的制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向公眾宣佈這樣的訊息,也是在為未來進行封鎖隔離打一個預防針,到真的宣佈的時候,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反對。
——事實上,疫情爆發之後,網上最大的反對聲就是為什麼封鎖來得那麼遲。
主動的要求制定更為嚴格的封鎖隔離政策,這樣的呼聲,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可思議的。
不是說國人怕死,外國人其實也一樣的怕死——人家可是連消毒水都敢喝的存在。
之所以他們不能接受更為嚴格的封鎖隔離政策,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接受正確的防疫知識,他們的政府在和疫情做鬥爭的時候還要講政治正確,而病毒不會跟他們講那個,所以弄得一塌糊塗。
國人在疫情爆發之初,就已經接受到了正確的防疫知識,明白到只有嚴格的封鎖隔離,才能夠壓制住疫情。
雖然也有一些亂七八糟的聲音泛起,但是沒有成為主流意識。
主流意識就是,應該不惜一切代價將疫情控制住。
有這樣的判斷,又存在著這樣的民意基礎,與會的大多數人員都能夠判斷得出來,封鎖隔離是遲早都要進行的事情。
會有多嚴厲,那就得看疫情的危險程度了。
目前來看,很危險。
從柳青那裡購買兩億個口罩分別捐給羊城和疫情發生地,這個提議是最開始透過的。
另外一個提議就是從海外採購一批呼吸機以及防護服捐給醫療系統。
蘇綺提出來的金額是五千萬左右。
這個遭到了一些反對。
他們認為現在國家的醫療條件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不會缺這些東西。
而且,採購這些醫療物資捐給醫療系統,受益的只是醫療系統的人,公眾的感知度並不那麼高。
這跟捐口罩不一樣。
兩億個口罩捐給兩座城市,這絕對不是那兩座城市的醫療系統吃得下去的。
受益的可是那兩座城市所有的居民。
這帶給公眾的感覺會完全不一樣,能夠更大的提升他們的企業形象。
相比之下,拿五千萬去海外採購那些醫療物資捐給醫療系統,就是極大的資源浪費,不能幫助集團取得相應的形象提升。
——這個時候,誰也不會想到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裡,會有那麼多的人揪心於醫護人員防護裝備的不夠,會有那麼多的人關注著醫護人員這個群體,甚至於把他們推到神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