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林貴銀提起林四柱,林貴金作為親大伯,就關心了一下侄子們的婚事。

“三柱的親事定了,四柱的歲數也到了,這一兩年也得開始給他說親了啊!”

說到這個林貴銀就挺頭痛的,跟自家兄弟,也沒啥不能說的。

“唉,三柱的婚事不能拖了,等咱們到了地方,最多明年,一定就要把親事給他辦了,這沒啥好說的。我家的家底大哥你也是知道的,給三柱娶媳婦還能勉強操辦下來,到了四柱,怎麼也得緩兩年才能再攢出來聘禮啊!”

林家四個兒子,娶媳婦的聘禮都是有數的。林大柱作為長子,於情於理聘禮都要多一些,當初娶劉氏進門,聘禮加上酒席之類的花銷,前後一共花了得有三兩銀子。

咳咳,所以劉氏嫁進來以後除了帶了幾身破的快爛了的衣裳和兩床被褥以外,別的啥都沒帶,王氏才會那麼憤怒,從那以後都不願意搭理劉家。

到了林二柱娶楊氏時,林家出的聘禮比起林大柱降了一些,也花了二兩銀子左右。

當時林貴銀和王氏就當著全家的兒子媳婦的面兒說了,除了林大柱之外,剩下的三個兒子,娶媳婦辦喜事都按照二兩銀子置辦。

至於聘閨女的嫁妝嘛,因為林大娘和林二孃出嫁時收到的聘禮不一樣,所以她們的嫁妝也有所不同。

林大娘嫁的人家是劉家村的木匠,家裡條件要比林二孃好一些。但是男方家裡好幾個兒子,出的聘禮反而不如林二孃嫁的獨子的王家出的聘禮多。

王氏給兩個閨女的嫁妝就是,男方送來的聘禮銀子自家一分不留,都給閨女置辦嫁妝,另外再從家裡出一兩銀子給閨女做壓箱銀。

所以,最後林二孃的嫁妝要比林大娘還要多一些。

但是不管怎麼樣,林貴銀家兒子的聘禮和女兒的嫁妝,兒子的聘禮在村中所有人家中,算是不多不少的,女兒的嫁妝確實拔尖的,這也足以證明林貴銀和王氏確實是疼閨女的。

對於弟弟家這些年娶兒媳嫁閨女花費的銀錢情況,林貴金心裡是門清兒。

他家孩子比弟弟家還要多呢,孩子們歲數又相近,他長子娶親長女出嫁都比林大柱和林大娘還要早一年,兩家的情況都是差不多的。

林貴金長嘆一聲,“兒女都是債啊!”

他家也有一個兒子一個閨女的親事沒辦呢。

而且林五成的歲數比林四柱還要大一些,婚事更急迫。家裡的小閨女桃花就不用說了,比林小娘大著三歲呢,和林村長家的小兒子林福生的婚事也早就定下來了,最多明年,林桃花也就出嫁了。

這麼一比,林貴金家的家底雖然因為當時分家時比林貴銀多分了幾畝田地而更厚一些,但是因為要接連操辦兩場婚事,那壓力也大得很。

林貴銀被林貴金一說,想起來自家還有個小閨女這兩年也要說親了。

雖然林小娘歲數還不大,離出嫁怎麼著也得有三四年的功夫,但是想到自家婆娘疼小娘疼的那個勁頭,小娘出嫁,一兩銀子的壓箱銀肯定不夠。

不說王氏,就是林貴銀自己,自從逃荒出來以後,經過了這麼多的事情,他對小閨女的印象改觀後,現如今心裡也很疼她。

“兒女都是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