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同在一個府,縣與縣之間離得近,各方面的差距都應該不大。所以大家就準備在路過的第一個縣城“大同縣”時就入城落戶,如果這個縣城下面的村子人口已經滿了,那再改道別的縣城也不遲。

經過上回幫林大狗在高德縣落戶的經歷,林村長就很肯定的和其他幾個村的村長說了,只要是在一個府內,縣與縣之間,是可以異地登記戶籍的,只要拿到戶籍文書,帶著這個再去別的縣城,官府也會承認。

當然,要是能在大同縣直接定下來,那是再省事不過。

因著陸秉和在進城的時候就跟守城的兵丁說明了他們是遠方奔來想要在寒陽府落戶的良民,所以對方對於眾人就盤查的很仔細,和前日在高德縣時完全不同。

林小娘他們是從越南郡逃荒出來的,走得匆忙沒有路引,陸秉和他們陸家村的更是為了逃避齊魯郡的戰亂而偷跑出來的,更是沒有路引。

所幸除了路引,大家也還有一些能佐證自己良民身份的文書。

林村長等幾個村長出來時都帶著各自村裡的戶籍冊子,陸家村的人雖然沒有戶籍冊子,但是陸秉和的叔公卻帶著他們族裡的族譜,還有陸秉和的童生文書。

要是官府嚴格要求的話,這些東西除了能證明陸秉和身有功名的文書之外,其他的其實派不上什麼大用場。

但是晉安郡全郡現在都在全力接收外地投奔而來的流民的狀態,雖然不知道為何晉安郡的郡守還有封地在晉安郡的晉王為何是此種態度,但在上層官員的授意下,下面守城的兵丁還有為流民們辦理戶籍的文書官吏們,對於投奔而來又拿不出路引的流民們,態度上秉持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狀態。

林小娘他們的人數實在是太多了,儘管守城的兵丁放行的速度已經算快,等到他們全部的人進了城,也耗費了快要一個時辰的時間。

幾個村的村長還有陸家父子都是最先進城的,他們趁著後面的村民們進城的時間,先去找了負責戶籍登記的文書官。

這次他們的運氣卻不算很好,大同縣的文書官對待他們的態度遠不如上次高德縣的那個文書官。

林村長剛把他們這些人想要分到一個縣城,儘量村子也捱得近一些的話說出來,那個文書官就冷笑一聲,陰陽怪氣的說道:“這麼多人,要求還挺多,你們既然胃口這麼大,不如把縣城騰空出來一個給你們住?”

“呵,外地拖家帶小的跑來,不說縮著尾巴做人,反而還敢提要求!怎麼著,我們都是隨意分配的,哪個村人少就分到哪個村,隔著縣城也說不準。你們還入不入戶籍了,不如去北昌郡問問?”

說到後面,那個文書官臉上的嘲笑意味變濃,不屑的目光在看到陸秉和身上穿著的代表童生功名的布袍時也絲毫沒有收斂。

陸秉和見此,不卑不亢的從懷中把當初范陽送給他的名帖拿了出來。

他本來想著,要是戶籍辦得還算是順利,這張名帖就不拿出來用了。

范陽也是好心,他們最好別給人家添麻煩。

但是現在看來,不用這張名帖,他們的目的是達不成了。

那文書官臉上的嘲諷挖苦之色在看到陸秉和遞過來的名帖時,只看了幾眼,就截然色變。

他脫口而出道:“不可能!你們到底是哪裡來的?和郡守家的公子有什麼關係?這張名帖因何故到了你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