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王氏本來是跟林四柱定好,他賣雞蛋的利潤,家裡要收兩成的。現在連這兩成也不要了。

這回連林三柱都衝他娘豎起了大拇指,更別說第一回嘗試做買賣的林四柱了,他都不敢置信他娘能這麼好說話。

王氏倒不是為了別的,她就是看小兒子難得幹件正事兒,就給些鼓勵。

在她眼裡,男人家就是得有養家的能耐才行,不管你是地裡刨食還是上山打獵,不然做做買賣,只要是正當買賣,能養得起家小,那才能稱得上一句“當家的”。

她家小兒子吧,從小就性子跳脫,看著倒是挺機靈的,她和當家的就狠了狠心花了些束脩送他去村裡的私塾唸書,結果才唸了不到一個月,就知道不行。

這小子的聰明不在讀書上,坐在學堂裡面,屁股上就跟長了釘子一樣,對那書本也沒啥興趣。

王氏一看,也就不花這個冤枉錢了,本來家裡就不是啥殷實人家。要是林四柱真有那讀書天分,她就是咬牙跺腳的也得供他,要是沒有,再找別的出路一樣。

等到歲數再大一些,三兒子和小兒子一起跟著父兄下地裡幹活。

人家三柱幹活是又仔細又麻利,到了小兒子這裡,還是不大成。

他幹活倒是快,也賣力氣,就是粗心大意。耕過的地歪歪扭扭的,讓他撒個種子吧,人家都是一個坑裡固定幾顆種子就是幾顆,他不,洋洋曬曬的,最後還得被林貴銀罵回去返工。

因為這個王氏不知道揍了小兒子多少次。

她心裡也愁,要是這樣子下去,以後成家了可怎麼著?本來想說要不送他去學個手藝去,他嘴甜會來事兒,也挺會討好人的,倒是適合去縣裡謀個營生。

結果還沒等託人打聽呢,旱災就來了。

事情就這麼拖延了過去。

今日林四柱拉回來雞蛋來賣,王氏心裡是真高興。

且再看看,要是真有那做買賣的天分,以後也就不用再發愁他成家後養活不了妻兒的問題了。

王氏可沒有把四個兒子都放到眼皮子底下守著他們兩口子過日子的意思。她和林貴銀早就合計好了,等到老三老四都成家了,日子也都能自己過了,他們就分家。

林四柱不知道他孃的這一番苦心,要是知道了一準兒得願意讓他娘多扯他幾次耳朵。

“那剩下的這五簍子,娘您挑吧,咱還得再數一數,每個簍子雞蛋不一樣多。”

王氏聞言果真挑揀了一下,最後選中了一簍子裝了五十二枚雞蛋的。

五十二枚雞蛋,一枚四文錢,一共是二百四十八文。

林四柱本來還想說,他娘難得這麼支援他的事業,要不給他娘把這四十八文錢抹了算了。

結果呢,王氏粉大方,她還多給了兩文錢,給自家小兒子湊了個“二百五”出來。

一時間,林四柱是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笑翻了一家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