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老孃要是知道大兒媳心裡的嘀咕,一準兒得啐她滿臉,罵她沒腦子。

她老人家心裡面有桿秤呢,別人家老人經常有個偏心眼的,她自認自己不是那偏心的人。

是,如今她跟著大房過,也指著大房養老沒錯。但這是禮法如此,老大給她養老送終,但是分家產時也比老二多得了兩成,這是長子的責任。

兩個兒子都是孝順的。二兒子雖然是分出去了,但是也經常隔三差五的給她送孝敬,家裡的幾個孫子孫女也是,有啥好吃的都先給她送去,逢年過節的二兒子還偷摸著給她些銀錢讓她攢著自己花哩,二兒媳也孝順,一年總會做一身新衣裳給她。

所以她自信,就算是跟著老二一家過,那日子也不比現如今差。

她自來對兩個兒子的心都是一樣的。並不因為跟著老大過日子就一味向著大房,也不會像有的人家的老太太一樣,跟著大兒子過,還要把人家大房的東西給扒拉到二房去。

到了下面的小輩身上也是如此,孫子們她都是一樣心對待。到了孫女這裡,因為二房的小閨女生日和她老人家是一天的,那小時候的相貌也是所有孫女裡最像她的,所以她格外疼一些,但也沒離了格。

五成和三柱四柱都是親孫子,所以她說起話來才不客氣。

今天確實是五成辦的事兒不如三柱和四柱,她個當親奶奶的還說不得了?

牛氏這是裡外不分了,只有那稍遠一些的親戚家或者是外人講起話來才會刻意的誇你家貶低自家,那叫謙虛。

她老人家在自家說話,弄這些虛話幹啥?

趕明兒要是五成辦事情辦得比二房的孫子漂亮,她當然也是誇五成啊!

牛氏完全不懂婆婆的處事哲理,她就覺得金老孃這是偏心二房,氣得了不得。

林家的人倒是其樂融融的,林三柱林四柱還在繼續從板車上往下拿東西跟王氏算賬。

“這是兩個木桶,我想著這玩意兒也就是拿來接水用,所以沒挑新舊,只要不是爛的就成。”

林三柱一邊說著一邊把那木桶拿起來給他娘看,“這桶我和四柱看了好幾戶人家的才挑中,不是最便宜的,卻是裡面最大的!”

王氏這回更滿意了,不吝嗇誇獎:“這桶買的好!這才是會買東西呢,不要整那些虛的。木桶大些,能裝的水就多,現如今的水還是不咋夠用,咱再多了這兩個桶,以後每天路上也能多帶些水了!”

林四柱繼續跟他娘嘚瑟:“娘您看,這兩個桶還有蓋子呢!這樣就算是裝滿水帶在路上,也不怕水撒了!”

王氏就更滿意了。

劉氏好奇道:“那這桶花了多少錢啊?”

林四柱笑眯眯的伸出指頭來比了個數:“二十文一個,我買了兩個,跟人家講價講到了三十文!”

這桶其實是從陸家村裡的木匠家裡買的。

陸滿堂和那木匠自小一起長大,關係很鐵,人家裡還有好幾個新做出來的桶呢,只不過要價也高,最後是看在陸家的面子上這才低價賣了林三柱和林四柱兩個舊的,說是舊,其實也沒使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