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次來糧店排隊的時間有些晚了,最後輪到兩家人時,雖然糧食還有一些,但是已經不太全,林貴銀乾脆就買了一半的高粱面一半的糙米,這兩樣糧食價格是最低的。

林貴金家也是如此。

他家之前也派了幾個兒子去糧店排隊買了一些搶手的雜糧細糧之類的糧食,所以這次買的主要也是高粱面和糙米。

這兩樣糧食雖然口感不好,但是最實惠。做成的主食一般是糙米飯和窩頭,這是逃荒路上家家戶戶消耗最多的吃食了。

叫王氏說,不好吃正好,這樣還節省糧食呢,要是頓頓做的人吃不夠,那才叫敗家呢!

買完糧食,等大家再去到錢莊時,見到的隊伍簡直比剛才在糧店時還要誇張。

走近了一看,還有不少熟悉的面孔。

村長一家排在比較靠前的地方,他家兒子有六個,比林貴金林貴銀家還要多,孫子孫女的歲數也比林家的要大,已經派的上用場了。這麼多人,去糧店排隊買糧,比林家人只有更快的。

林貴金林貴銀還專門過去跟村長打了聲招呼。

其他人裡,張屠戶一家還有王家村的王大舅一家、林小娘嫁到劉家村的大姐林大娘一家子還有嫁到王家村的二姐林二孃一家子,這回都見到了。

還有一些林貴金林貴銀相熟的,林小娘記憶裡面沒太打過交道的人家,總之好多認識的人,那場面鬧哄哄的。

連劉氏和楊氏都在這裡看到了自己的孃家人,王氏眼見著排隊還得要一些功夫,乾脆就允許兩個兒媳婦去找自己孃家嘮嗑去了。

劉氏楊氏都很高興,出嫁的女兒一般也都會惦記孃家的,血濃於水嘛。之前逃荒路上委實是沒有時間,白天趕路晚上睡覺前也一直在忙,而且和孃家不在一個村子裡面,晚上休息的地方離得都遠,所以一直沒顧得上說話。

現在婆婆讓她們過去孃家那邊和爹孃哥嫂說說話,別說楊氏了,就是劉氏都對王氏多了一些感激。

別看大家都在這裡排著隊,讓兒媳去孃家看一眼也不費啥事,但是也不是所有婆婆都願意給兒媳這個方便的。

牛氏就不樂意。

看家裡的幾個媳婦們滿臉羨慕的盯著劉氏楊氏歡喜的背影看,然後又眼巴巴的瞅著她,牛氏一叉腰,陰陽怪氣的說道:“看什麼看,人家回孃家是有個好婆婆,我這個婆婆可不會裝相賣乖的收買人心,你們都給我老老實實的待著,誰都不許亂跑!女人家家的,出嫁從夫不曉得?想去看親爹親孃啊,也成,去了就別回來了!”

這下幾個兒媳都不吱聲了,低下頭來裝鵪鶉。

金老孃看不慣這個。

一般情況下牛氏管教兒子媳婦她是不大會插手的,畢竟這個家當家人是兒子兒媳婦,人家管教晚輩,她這個隔了一輩的太婆婆插手太多不像樣子。

人家說“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牛氏也五十幾歲的人了,她也得允許她擺擺婆婆的譜,不然管得太多,外人看了,知道的人,曉得是牛氏不像樣子,不知道的人,還得以為她個老不死的這麼大把年紀了還攥著家裡的事兒不放呢!

所以大事上她說兩句,牛氏做得過火了她說兩句,小打小鬧的金老孃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但這大兒媳也太跋扈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