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香君與桃花扇(上)
章節報錯
李香君,又名李香,號“香扇墜”,原姓吳,蘇州人氏。與馬湘蘭、顧橫波、卞玉京、董小宛、寇白門、柳如是、陳圓圓稱為“秦淮八豔”。因家道敗落,飄泊異鄉。在李香君八歲的時候,隨養母李貞麗改吳姓為李。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她歌喉圓潤,但不輕易與人歌唱,絲竹琵琶、音律詩詞亦無一不通,特別擅長彈唱《琵琶記》。
候家到侯方域這代已是三代為官,其父侯恂因識拔左良玉,左良玉成為關東安危大將後,而侯恂的仕途亦很得意,步步高昇,到了崇禎九年,東林健者文震孟被排擠罷相以後,溫體仁羽毛已豐,職掌度支的侯恂乃為溫體仁唆使言官奏劾糜餉,被捕下獄,直到崇禎十四年方始出獄。
在侯恂被囚五年中,侯方域南下金陵,原因是在應鄉試。從此結識了當時名滿天下的“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
後世描寫侯方域跟李香君的初次見面,一見傾心時的場景有許多,全是風花雪月,可我要說的是侯方域跟李香君是有人故意撮合認識的,侯方域順水推舟,大家肯定不信。
這就要說道另一個人物,就是在《桃花扇》劇情裡面往往出現的惡人角色阮大鋮,前面章回裡說過阮大鋮的人物介紹,那麼阮大鋮在《桃花扇》裡面為什麼會成為一個惡人,這裡就要說一下阮大鋮此人在崇禎時在做什麼。
大家都知道阮大鋮出身東林黨,曾是東林一員,他在打倒方從哲引入的非東林閣老史繼偕等人的“鬥爭”中立下頭功,此時的阮大鋮也是一位熱血青年,“戰鬥力”不比江南“四公子”差,因此名列東林骨幹,在《東林點將錄》中綽號“沒遮攔”。大家可已想象阮大鋮的火力有多麼地猛了,可是東林內部不是鐵板一塊,還分為好幾個幫會,就說天啟四年春甲子,吏科都給事中出缺,東林大佬左光斗通知阮大鋮來京遞補。 唉呀,正當阮大鋮信心十足,千里迢迢趕去北京時,而同為東林黨趙南星、高攀龍、楊鏈等一夥人因為與左光斗發生內訌,這個到手的山芋被別人先一步頂替了,阮大鋮趕到京城後氣得直跳腳,就加入了東林黨內部的爭鬥,本來按資歷遞補也應該輪到吏科的阮大鋮。此事被閹黨魏忠賢知道了,就挑撥東林內部的爭鬥,有意拉攏阮大鋮,結果阮大鋮正在氣頭上,不知是計,不過此時的阮大鋮計不計的無所謂,按阮大鋮此人的性情,誰給好處就幫誰,既然東林容不下,何必強求,在魏忠賢的幫助下讓阮大鋮遂得償心願。
好哇,你阮大鋮倒向閹黨,這還了得,東林成員直接把火力對準了上任不到一個月的阮大鋮,這下苦逼了,很明顯是閹黨拉出阮大鋮擋東林的火力,成了兩頭不討好。面對昔日同一個戰壕的戰友,如今成了死敵,阮大鋮落荒而逃,迴歸鄉里。
阮大鋮跟錢謙益、楊維垣、溫體仁、馬士英這些人不同,此人雖有點才氣,卻做事無底線,故而評論說:大鋮為人反覆,固然不足道,然所以臭名昭著者,蓋反出東林而已。而查其與光鬥輩差池,亦不過反覆得保身(光鬥未得保身)而已。然而其反覆之故,東林中人又有六七分責任。故曰:大鋮為人偏激而猾。故觀大鋮,可知東林之七分,還有三分,則留待迂人也。這個評論很中肯,事出有因,有其果,必有其因。
阮大城在受到復社清流發起的《留都防亂公揭》的討伐之後,被迫移居城南牛首山之祖堂寺,閉門謝客,以吟詩、作劇自娛“每夕與鉀客飲,以三鼓為節,客倦罷去,阮挑燈作傳奇,達旦不寐,以為常” 迴歸鄉里後,阮大鋮成立了一個戲班,創作了許多的戲劇,要創作戲劇就要結交廣泛,在放意歸田的一段時間裡,如史可法、文震孟、張岱、範景文等一批名士,皆曾是軟大鋮遊宴倡和的人。這也成就了阮大鋮為明末戲曲家和文學家。
阮家班在當時的南京可謂是風騷一時,聲名震動江南,所作傳奇戲曲有《春燈謎》、《燕子箋》、《雙金榜》、《牟尼合》、《忠孝環》、《桃花笑》、《井中盟》、《獅子賺》、《賜恩環》、《老門生》等10種。 特別創作了《雙金榜》中以戲中人,分別影射東林,東廠和自己。為自己進行無罪地辯解,再三表白自己的清白。
說了這麼多的阮大鋮,想必大家更瞭解,在明朝這樣的等級觀念裡面,唱戲的沒地位,跟唱戲一樣沒地位的就數青樓了,阮大鋮招募戲班裡面的戲子大多來自青樓,李香君名氣這麼大,阮大鋮當然要為阮家班蹭熱度的,就好比後世的娛樂圈,而明朝的娛樂圈沒有現在這樣的地位,動不動就喊“老師”。這裡就又要說道另一個人物李貞麗也是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義母 ,古稱老鴇,李貞麗與復社文人多來往,尤與“四公子”之一的陳貞慧親密,同是“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為侯方域介紹陳貞慧成了莫逆。
這一天,秦淮河畔熱鬧非凡,人頭湧動,是因為今日媚香樓名動秦淮的李香君梳攏之日,什麼是梳攏,就是第一次接客伴宿,有這樣的好事,怎麼能錯過,四面八方趕來的文人才子,名士墨客,財主富商雲集在一起,更有許多的狂生棒場,可大都的老百姓就是圖個熱鬧,看個八卦,小商小販多一處能掙錢的地兒,陳貞慧就約了侯方域一起參加自己的相好李貞麗的乾女李香君梳攏盛況。
這樣的梳攏當然是要比拼的,李香君就一個,而要得到的不下百位,最常見的就比詩賦書畫,誰寫的好就進入下一輪,評判書畫詩詞的評選官可不是一般人物,不然不服眾,這不,這一次請到了”畫中九友之一“的楊文驄。時任華亭縣教諭,背後靠山可是妻兄馬士英,楊文驄個人最大的名氣還是詩書畫三絕,楊文驄的畫名比詩名更盛,吳梅村作《畫中九友》詩,他是其中之一,可想在文壇的名氣。
在《桃花扇》中,描寫侯方域跟李香君是一見傾心,一見鍾情,一見如故,其實不然,這裡面有許多的彎彎繞,前面說道,侯方域是官二代,個人才華並不出眾,可有個好爹,此時好爹雖身在獄中,在朝廷多反覆來看,隱隱有復出的苗頭,東林黨也有一家獨大的趨勢,這裡面又有陳貞慧的有意撮合,還有楊文驄故意放水牽線,最後侯方域為李香君梳攏。
這樣的熱鬧怎麼少得了阮大鋮,梳攏是要銀子的,而且還是一大筆銀子,非富即貴拿不出來,當時阮大鋮雖被罷官,退出了黨爭,還弄了個戲班子,可曾是魏黨,被複社文人所鄙,此時的阮大鋮想跟東林黨和好,我都這樣了,什麼也沒有了,窮的只剩下錢了,你們還死糾著不放嗎,就找到了楊文驄,送了許多的好處,楊文驄才出了一個主意,建議藉此機會討好侯方域以求他為自己說情,便為侯方域此事出資,送李香君妝奩。當然,送錢的事阮大鋮不必出面,楊文驄一手辦了。
咱們的這位侯大官人當然樂意,大家試想, 侯方域跟好友陳貞慧今日遊玩,又在吳應箕及冒闢疆當均在此時。 ”不期“遇上了這頓好事,不花一紋,就把秦淮八豔之一梳攏了,換了誰不夢裡笑醒,一夜的郎情妾意自不必說,到此侯方域才正真惦記上李香君,才一晚那夠啊,李香君又是吟唱,又是賦詩的還沒回過味來,天就亮了。
臨別,侯方域一柄上等的鏤花象牙骨白絹面宮扇送給了李香君作為定情之物,扇上繫著侯家祖傳的琥珀扇墜。李香君深察侯郎的真心摯意,從此便留他住在了媚香樓中。
哎呀呀,咱們的候大官人此時過上了”天上人間“的生活,在媚香樓中唱詩會友,議論朝政,指點江山,挹東海之澤、洗天下之垢。在明末烽煙四起的時代背景下,候大官人在此處過著悠閒又浪漫的生活。不僅僅是他一人,江南士人除清議外,也大多如此。江南文人總是和秦淮歌妓並提的,文人題詩作畫,歌姬唱曲賞花,真是雅事。
當李香君得知當初那筆錢並不是楊龍友(楊文驄)的,而是阮大鋮送給侯方域的一個人情,想拉攏侯方域入僚。 李香君發飆了,劈手就把頭上的髮簪脫下來了,李香君告訴他:“假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後於賤妾耶?” 罵醒了侯方域。變賣了首飾,四下借錢,總算湊夠了數,把錢扔還給了阮大鋮,可嘆當時阮大鋮人品實在太臭。 讓阮大鋮很是不爽,好心沒好報,我出錢,你辦事,你不願,把錢退,可是沒必要羞辱啊。
隨後同年的鄉試中,”四公子“除方以智外, 陳貞慧、冒闢疆、候朝宗榜落孫山,各奔東西。榜發下第,侯方域回家鄉,與賈開宗等組織文社,名為“雪苑社”,社友共六人。《李姬傳》所謂“雪苑侯生”之雪苑,出處在此。
自侯方域去後,李香君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洗盡鉛華,閉門謝客,一心等候公子歸來。
時間推進到了弘光朝時,馬士英輔之,馬士英跟阮大鋮那是難兄難弟,馬士英的上位曾經是阮大鋮出錢謀劃,放棄自己而保馬的。此時馬士英當然要提攜阮大鋮了,阮大鋮出頭之日總算到了。後世評價阮大鋮為什麼是大奸大惡,也有原因的,阮大鋮掌權後,要是心胸寬廣一點,也不止至弄成奸惡的罵名,阮大鋮氣啊,這幾年來,低三下四都活成什麼樣了,主動和復社清流和解,卻遭到復社人士的嚴厲哄打,吳應箕異常激烈,不給阮大誠悔過之機。面對復社清流的激烈行為,導致阮大城狗急跳牆, “若是天道好還,死灰有復燃之日。我阮鬍子呵也顧不得名節,索性要倒行逆施了。” 把曾經對自己下手的人實施報復,想起前年”四公子“上疏《留都防亂公揭》差點把自己逼入絕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