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部隊建設(第1/2頁)
章節報錯
章美鑰出來跟胡醫生說道:“病人血糖只有2.8,給她打了支蛋白,又打了支葡萄糖,病人剛醒,神色好像好了一點。”
胡醫生一邊聽著,一邊進屋看病人。
唉呀喂!老跑二又是對著吳一跪拜道:“多謝大人出手相救,老婆子這二年來,一直時醒時昏,總不見好,大人一來,老婆子就清醒過來了,我真是無以為報啊,只能給大人們多磕頭了。”
吳一道:“請起!請起,我們不興跪拜,男兒膝下有黃金,上跪祖宗,下跪父母,人生而平等,沒有貴賤之分,不興跪拜。”
這話一出,在場的人全震住了,特別是有點見識的李自清,年輕時跑過三關六碼頭,所以能當上李家族長。
等回過神來的李自清大喝一聲道:“三寶,還愣著幹什麼?趕緊招集村裡老少,殺豬,殺雞啊,快快!”
這就是中國最底層的農民,最誠實,最樸實,沒有了嫌疑後,能把心窩子掏出來給你,吳一感動了,自己一直小心翼翼,生怕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可此時這2天來的舉動,有了最大的回報,就是這些村民們的心,就足夠了。
透過這件事,在營地中掀起了一股幫帶運動,首先在營地外,搭建了三排臨時木棚,把在工地上做工的村民家裡有5到15歲孩童免費入學,中午免費提供一餐吃食,就衝著這個,附近的幾個村裡孩子全來了,連河東的東望村,東窯望村也來了,一共有60多孩子,第一堂課就是衛生課,講衛生,樹新風,把一些穿著破爛的孩子,在營地裡收集能穿的衣服全拿出來了,把一些床單,被單也拿出來分發給一些孩子,讓拿回家去給大人們做成新衣服,發了一個小揹包,裡面有鉛筆,書本,練習本,書本不是《三字經》,也不是《千字文》而是關穎、吳靜、馬克琳、朱新娟一起編寫的幼兒、小學一年級課本,有語文、數學、地理3本教材,最後列印成冊,在用簡體字跟繁體字上有過小小的爭論,最後經過5人組拍板,採用簡體字,因為這是我們的根據地,以後的發展就是先建設根據地,採用簡體字實用的多,對教學也容易。每星期對成績好的前10名學生髮放獎勵,獎品是每人20顆奶糖、水果糖等,對於這個獎品,許多村的大人們很在乎,在這個黃土大山裡,糖一直就是稀缺的奢侈品,可以當營養品來用,所以村民們很看重。
朱新娟、關穎負責上語文課,吳靜、馬克琳上數學課,孟小雙上體育、地理課。
在臨時學校門口,豎一木牌,上面寫著,黎城縣希望小學,
又在下面刻上,少年強則中國強。
另一件大事幫著鄰近的幾個村興水利,把平頭河、中莊河水引入更遠的田間地頭,分別開挖了2條主幹渠,因開挖乾渠,牽涉到幾個地主的耕地,不過很快就平息下來,原因是幾個族長牽頭協商,平時人挑肩扛整修水渠很費工不說,還要出銀,這一次由短髮胡人開動大機器,不用出銀白得幾條水渠,是傻子也不會鬧,所到之處,人人擁護,各村自願出人整修,開挖小渠、支渠。
經過二個多月後,村村通了大路,把原來的3百多畝水澆地擴大到了1100多畝,原先上千畝的乾旱地只能種植高梁,現在成了良田,可種小麥,大豆,玉米,蔬菜等作物,還在大路兩邊種植了果樹。
從辛安泉鎮到平頭河面貌煥然一新,交通的便利大大促進了生產方式的轉變,許多村全用上了驢車、牛車。
可是做什麼事不是一帆風順,中國農村這種小農經濟的作法註定只是便宜了一些大門大戶,而貧窮的農民沒有得到實際好處,只能慢慢來,一口吃不成胖子。
看似風光,其實矛盾早就出現,首先是學校裡,女孩子10歲後就不來上學,除了老跑二家的李玉兒,別家的女孩子全不來,原因是男女有別,女孩再過幾年就出嫁,讀書沒什麼用,10歲以上的女孩在家裡還能幫著乾點活。
還有,李衛部出了件大事,在當地人看來李衛部跟穿越眾一樣是大人,平時穿的衣服,吃的全是一樣的,又長期駐紮在要道上,頭髮跟當地人一樣,全是盤起來,所以在當地人看來更加親和一點,卻不知,這13人也是明人,常常吃喝卡拿,日子久了又回覆到以前豐鎮時的常態,李衛組7人中,有個叫王三根的兵,有一天在哨位的帳篷裡把東窯上村的一個姑娘姦汙了。
姑娘的家人和東窯上村的族長,帶著幾個後生,氣勢洶洶地找上門來,這事很快上報到了程學啟那裡,程學啟很生氣,可生氣沒用啊,事情要處理,一邊安慰東窯上村的人,好言好語,一邊招集5人組討論,當著東窯上村民一起審問,在這個時候,張天樂比較冷靜,就問東窯上村的族長,這事肯定是我們的錯,沒有約束好軍隊,首先認可事的對錯,態度要端正,那麼你們想怎麼處理這事啊?,幾個年輕後生大喊大叫著要賠錢,還要重打軍棍,把那人給打殘,老族長支悟了半天,也拿不準主意,這事就得讓家長說話了。
張天樂問道:“做為父母,你們看怎麼辦?”
姑娘家的母親只是哭,姑娘的父親說:“大人啊,就按大明律辦,”
其實大明律是什麼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在路上,老族長說,這事起碼要按大明律處罰,所以作為父親一時也想不出要怎麼處理,就按老族長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