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關就這樣一條道,穿關而過,另一頭是南關村出村就是往武鄉縣,當年八路軍總部就設在此地。

第二天,等5人組成員瞭解了地形地勢後,就把百戶所的人全放了,當然把所有刀槍全收走了,讓李衛部分為2隊,分別在北山關和5公里外的南關村口設路卡,許進不許出。

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李衛部13人,有點成軍的味道了,還練習了打靶及手雷的使用,一人一馬分為2個小隊,一隊由李衛帶隊,聽從好玉林指揮。二隊由原二道灣堡小旗林阿毛擔任領隊,聽從朱康指揮。

李衛隊7人,配置對講機一臺,武裝帶七條,手雷14枚,雁翎腰刀各一把,望遠鏡一副,頭盔7頂,95式半自動步槍一支,彈5發,由李衛分配給隊員。

林阿毛隊6人,跟李衛隊配置一樣。

我們在這裡5天了,聽老魏說,道路已經整修到一個叫分水嶺的小村,那個村地面平整,有一個開闊地,明天就把營地往前遷移到分水嶺,這樣挖機不必每天開著來回了,浪費柴油,現在柴油不夠用。

張恆一每天帶領一支小隊3人組跟著挖機警戒開路,也是來回跑,林學啟帶領二組負責營地警戒,女人們每天早上就是收取穿越福利,各種物資分別歸類,物資很雜,幾乎樣樣全有,張天樂說了,“每一樣現代東西,全是寶,不能扔掉,那怕是一個破了的塑膠袋,因為加熱融化後可做成密封圈等,替代我們沒有的橡膠,關建林車上全是寶。”

原因是這車還沒有最後完工,他把工具全留在了車上,而這些都可以複製的,電動的工具很全。

費見深說,“最重要的東西是一整套鑽頭,板牙,以後可當工具鋼用,想想啊。如果沒有這些,切削鐵器鋼材用什麼來切?

還有大大小小的螺絲螺母,鋼的,不鏽鋼的全有,最小3毫米,最大22,一把遊標卡尺也是很寶貴的,還有一樣重要東西是閥門,現在收集到的全是小閥門,關建林車上有一個大的截止閥 ,大約是2寸的,不過是壞的,當時被當成了壓石使用,不過有總比沒有好,壞了就修,當然這些以後都可是做,可在起步階段有了這些就省力多了。”

張天樂又道:“總算在孫國濤的車上找到蚊帳,這個很重要,現在是5月份,晚上還很冷,可到了7月就知道,如果沒有蚊帳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當然大家睡車上沒事,如果睡在外面大帳篷裡就不行了,現在有了現代的蚊帳,鬆了口氣,還能把蚊帳做成各種防蚊蟲的面罩,到了盛夏不光是蚊子,還有各種蒼蠅,對,是各種,明朝這些蚊蟲是很多的,多的讓你懷疑人生。”

第6天了,大家排排隊上路了,前往分水嶺,路面經過拓寬後車隊很順利到達了這個小村莊,就是山凹中一大塊平地,這小村也就7戶人家,車隊也就不去管他們,紮營就是,挖機又一次上路拓寬路面,其實真要修一條路還要挖出排水溝,還要考慮加固路面被雨水衝唰後的塌方,可現在挖機主要是拓寬,就靠著山崖一邊挖,挖出路面有3米左右就成,張恆一負責用捲尺量,在路的邊邊上不時插一根小木棍,表示車輪要在小木棍內是安全的,只要大車能透過就成,根本就不管別的。

在這個小山村裡又等了3天,等來了那個北山關的百戶,被李衛部攔下,許進不許出,也就是從武鄉進不攔,反之則攔住,沒什麼好說的,請回!這也是5人組商定後決定的,就怕有人通風報信,免的又會有殺傷。

又是一個6天,路通了,前面好像不用挖了,出大山了,大家又一次排排隊上路了,很快,中午時分就來到了一個叫孟樓溝的地方,前面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總算到達了一塊平地,其實這是一塊山中的盆地,面積大點而已,傍晚時分到了湧泉村,紮營休息。

張天樂躺在床上嚷嚷著道:“明朝開大卡車,挖機開道,想想也很刺激的,好在接下去的路,全在河邊走,碰到有過不去的地方挖幾下就成,不用像前面這樣每天不停地挖,呵呵!”

費見深在電腦上看著幾張以前下載的地圖回道:“估計還的走10天才能到達黎城,進黎城的路也不好走,黎城四面環山,通往長治的路又有濁章河擋著,還不知道有沒有橋,如果只有渡船的話,只能架橋了,對了,明天還得過武鄉縣,那可是當年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可如今的武鄉敗破不堪,當年八路軍進駐時,哪裡只是一個村落樣子。”

第二天,大家跟往常一樣,也習慣了,快要2個月了,每天就是趕路中,路況還好,雖然坑窪不平,中午時分就趕到了西河底村,距武鄉只有10裡,有人在手臺中說道,要不我們學一下八路軍,在武鄉發展算了。

張天樂馬上說道:“武鄉發展不開,平原地太小,當年八路軍只是設立總部,不是發展生產,而我們要一個安定環境,能發展工業的地方,黎城是個好是方,距長治近,而長治現在就有許多明朝的鍊鐵工坊。”

經過武鄉時,大家全趴在視窗往外看,林家嘉說道:“這就是八路軍總部呆的地方?”大家全哈哈笑,這叫聞名不如一見。

過了武鄉後就又要進入大山了,好在是沿著河流走,說是河流,其實就是兩山中間的山谷匯成溪流,水量大,河面寬,此時因降雨少,河床中露出許多沙包跟石頭。

公元1643年5月30日,明崇禎十六年,清崇德八年,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聽到前鋒在手臺喊道:“我們到達辛安泉鎮了,這一路走來,不容易啊,我們總算要到了。”

張恆一馬上說道:”前鋒先不要進鎮,沿河尋找能過河的橋樑,如果沒有就尋找過河的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