賑災救災極為危險,眾人都不傻,這種差事沒人願意去做。

皇帝看著底下一眾沉默的大臣,不由得眉頭緊促。

“沒有一個人願意前往?”

大臣們將頭埋得更低,生怕自己被皇帝點名。

就在這個時候,元清上前一步,“微臣願意前往。”

一聲清朗的聲音打破了大殿裡的寂靜,眾人聞聲望向元清,元清恍若未覺,只與上座的皇帝道:“微臣願意替陛下前往賑災,救助黎民百姓。”

見有人出頭,眾大臣一致推舉元清前往,就連老丞相都直言道:“陛下,國師大人救助百姓,在民間威望甚高,此番由國師前往賑災,再好不過了!”

丞相都如此說了,百官自然跟著應和,一時之間推薦元清的聲音絡繹不絕。

高臺之上,皇帝端坐在龍椅上,眼中翻湧著洶湧的惱怒,誰去都行,偏偏不能是元清去!

“國師辛勞,身子又不好,不適宜前往災區賑災,明王,你去吧!”皇帝不容置疑的說著,容明忙跪下接旨,只是容明性子眾人都清楚,知道他不是合適人選,百官便退而求其次,讓元清為主,容明為輔。

兩人一同前往災區賑災,皇帝見事已至此,便也就只好應允。

容明性子高傲,並非是賑災的好人選,皇帝如何不知曉,只是這賑災的功勞不能讓元清一人所得,通天台上推算祈福,已經讓元清名聲大震。

正所謂功高震主,皇帝絕不能容忍。

元清關心百姓,統領賑災之時處處為百姓著想,因此在民間的聲望也水漲船高,相反,眾人卻瞧不上容明,一來是因為容明是皇子,百姓將對皇帝的怨恨轉移到他的身上,二來也是因為容明做不得元清那樣,事事以百姓以民聲為先。

在他眼中百姓不過螻蟻,即便裝做和善,可眼中的不屑偶爾流露的厭惡卻是掩藏不住的。

因此即便是跟著元清一同賑災,兩人的聲望卻不能同日而語。

皇帝似是早就預料到了這些,竟然沒有責怪容明,只破天荒的在一日早朝之時下了罪己詔,羅列了自己的十三項罪責。

雲楚月在得知這件事情之後極為震驚,她實在是想不到,那樣自負的皇帝,居然會給自己下罪己詔!這就等於當著天下人的面說自己錯了一樣。

“皇帝居然會下罪己詔,我實在是沒有想到。”雲楚月一邊說著,一邊用手輕輕的撥弄著窗邊的垂柳。

元清坐在她旁邊,手中捧著一本書認真的看著,聞言,才合上書朝她看過來,“楚楚這就有所不知了,當今皇上並非是什麼胸無大志之人,相反,他為達目的不折手段,隱忍這麼多年都過來了,更何況是一張罪己詔,只要能夠挽回民心,再下十次八次,他也不會猶豫。”

第一次聽元清如此認真的談論皇帝,雲楚月側眸看著元清,風吹過,將合上的書本吹的嘩啦啦翻了好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