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貞是漢國皇后,周遭有宮中禁衛保護,要想行刺於她也是不易。

成濟無奈之下,只能在洛陽先住歇下來,等覓了機會之後,再行謀刺之舉。

這一次南來洛陽,司馬昭也是下了死命令,鼓勵成濟親自動手,以保行刺的成功率,在易水辭別之時,司馬昭為固成濟之心,還效仿當年荊軻刺秦王之舉,吟唱起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當時,成濟受其鼓惑,心中也是激盪。荊軻之名,於他們刺客來說,是無上的光榮。

但等冷靜下來,成濟心中豪情盡去。

這些天來,他在洛陽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糜貞深受百姓愛戴,每到一處食肆,皆有士子商賈在談論糜貞的賢淑和愛民。

要謀刺這樣一個賢后,成濟突然感到心情沉重,壓力巨大。

荊軻刺秦王,是英雄壯舉。

而他成濟行刺糜貞,從洛陽的輿論來看,英雄壯舉肯定是不可能的,被抓住亂石砸死倒是很有可能。

想到這裡,成濟渾身上下冷汗涔涔,身體也跟著顫抖起來。

“洛陽令廖公有令,近日凡有身份不明者入洛,各處酒肆需速速上報,不得遲疑。”就在成濟舉棋不定時,一個更壞的訊息傳來。

漢軍在黑山一帶激戰正酣,就在前方用兵之際,作為軍中老將的廖化,卻沒有接到劉封徵召的命令,相反,還被調到了洛陽這個中樞之地,擔任一地郡守。

洛陽是大漢東都,其經濟繁華,人口眾多,地方治安是重中之重。

在洛陽令這個重要位置上,忠誠和能力同等重要,兩者缺一不可,所以,前魏、前吳的降將、降官就算再有能力,也入不了劉封的眼際。

唯有蜀漢元從一系的人,才有資格擔任洛陽令,權衡再三,劉封力排眾議,將軍中老將廖化給調了過來。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相比他人,廖化確實更為勝任,原因有三:

其一:忠誠方面,歷史上的廖化,和姜維一起,為蜀漢戰鬥到了最後一息,在忠誠度上,廖化和姜維一樣,經得起考驗和信任。

其二:能力方面:漢軍諸將之中,廖化的出身很是奇特,早先為黃巾,後來任羽軍主薄,也就是文官,再後來擔任軍中作戰將領。

其三:國力方面,如今大漢將星雲集,已經不需要廖化再衝鋒陷陣,拼老命護國,調任其到洛陽後方,幫著劉封守住基業,以防屑小破壞,是最後適的位置。

廖化既能文又能武,用他來治理地方,作用比在軍中征戰更好,其實不僅是廖化,張嶷的情況也是一樣。

這樣文武兩項相對平均的將領、官員,用在前線,一旦陣亡,悲壯是悲壯了,但這麼好的可用之才沒了,對大漢的損失也是重大。

知人方能善用。

這也是劉封能夠帶領蜀漢從西南一隅搏殺而出,逐漸收復失土,統一天下的重要原因。

成濟的運氣不好,他剛剛抵達洛陽,就是廖化接任洛陽令的時候,新官上任三把火,廖化的第一把火,就是清查戶籍,編練造冊,這一下正好捅到了成濟這些潛伏死士的痛處。

狡兔三窟。

司馬死士在洛陽一帶經營多年,隱秘的住處有好幾處,成濟能夠有勇氣回來,也是想著安全上有保證,但現在廖化這麼一搞,成濟猛然發現,自己的處境危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