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楊豔:蓬門今始為君開(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國皇帝劉封選妃。
這是惠及士家大族的好事、盛事。
相比寒門小族,士家大族在族中貴女的教育上確實要高過甚多。
在有漢之後的幾個朝代,為了遏制外戚出自高門的影響,還特意把皇子選太子妃的物件,放在了小族寒門上,試圖以此來平衡後宮中的爭鬥。
劉封對此卻不認同。
把高門、寒門作為準入門檻來選妃,有失偏頗。
高門士族之中,如果有女子合適,進宮來也沒什麼問題,後宮要想平衡,關鍵的關鍵不是別人,而是皇帝的態度。
就比如現在,劉封身邊女人也不少了。
諸女之間,有小心思競爭,但並沒有突破規則,這就是劉封的水平,同時,也是糜貞掌控後宮給力。
要是換了劉月,估計後宮早就鬧翻天了。
漢國後宮敞開大門,迎接新嬌客的到來,至於是誰能夠過五關斬六將,天下郡望都在試目以待,家中有適齡未嫁小娘的,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始寫奏章,準備主動自薦報名了。
在這些名門之中,弘農楊家也在其中。
漢皇劉封選妃、晉國太子司馬炎立王基之女為太子妃,這兩件事本來關連不大,但對於弘農楊氏這個名望大族來說,卻是事關家族決策的頭等大事。
仕晉,還是仕漢。
這是每一個漢末三國名望世家必須要做的一道選擇題。
弘農楊氏是東漢太尉楊彪的家族,楊彪名臣大儒,名氣相當的大,其子楊修,更是曹操手下的智囊。
不過,楊家的人,大多持才傲物,眼高過頂,楊修更是如此。
曹操自不慣他。
楊修死後,弘農楊家漸漸衰落下來,如今族中當家的人,主要是楊囂和楊駿兩人。
如何讓弘農楊氏重新成為天下名望,是楊囂、楊駿最糾結的一個問題。
其中,楊囂是楊修之子,魏國未亡之前,楊囂在平南將軍、漁陽太守盧欽手底下任典軍司馬,算是一郡屬官,與老子楊修相比,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晉篡魏之後,楊囂不忿司馬懿父子弄權,跟著夏侯玄、李豐等人上奏彈劾司馬懿父子,結果很悲摧被團滅,幸虧楊囂不算什麼重要人物,才算被罷免了官職,得以回弘農郡華州原籍閒居。
華州地處關中,正好在漢國控制之中,楊囂的態度也不用多說,自是傾向於仕漢。
楊氏族中的另外一個重要人物是楊駿,其祖父楊奉為官時為漢獻帝御史中丞,與白波帥楊奉同名,當年白波楊奉救援劉協,還是這一位從中周旋。
有這一層淵源,楊駿在漢末先為高陸令,然後就輾轉各地為郡縣屬官,在司馬懿掌權之後,楊駿先是當了一段時間太傅府長史,然後又出仕地方為郡太守,楊駿傾向仕晉也是當然。
前幾年,楊駿說服了楊囂,提議促成楊家、司馬家的聯姻,然後再以外戚的身份,成為晉國的重臣。
在歷史上,楊駿走通了這一條路,最後成為西晉的權臣,三楊把持晉國朝堂,一時風光無兩。
司馬昭要拉攏王基,司馬炎和王基之女王粲成親,楊駿這邊費心費力想要把楊豔送進太子府,結果卻成了泡影。
“瓊芝請求參加選妃,還請叔父成全。”太子正妃沒了指望,楊豔也不願意屈尊伏小,以她的姿色和才學,不愁找不到男人,她只不過是看不上世間那些俗男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