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要回成都?

倏然聽到這個訊息,蔣、費、董三人對視一眼,不禁露出驚疑之情。

半響之後,費禕站了出來,嗡聲道:“陛下,安樂公好好的在長安待著,有什麼不好?非在折騰著回成都作甚,要是再被人利用了,那大漢好不容易安定的局面就又亂了。”

“陛下,臣也是這個意思?”董允跟著費禕出聲。

成都是蜀漢的老根據地,劉備在此立都立國,暗地裡的死忠粉不少,要是劉禪回了成都,再被人利用,那就真糟了。

“不過,陛下剛才說,安樂公身體有恙,水土不服,要是不答應,萬一出了什麼差馳,那這責任誰來承擔?”

蔣琬想的和費禕、董允兩人不一樣,他想的是劉禪的身體本來就虛弱,加上肥胖症困擾,要是因為不服關中水土而得病身亡,那劉封剛登基就謀害劉禪的汙言不會少了。

劉封一皺眉,蔣琬的顧慮,他也想到了。

現在他還不知道劉禪提出回成都,是他本人真實的想法,還是別有用意?

蔣、費、董三人想了半天,苦思無計,他們皆是朝堂重臣,行事一板一眼,讓他們立即想一個安置劉禪的辦法,著實有些難了。

劉封也不為難,在用罷晚膳之後,即讓幾位重臣離去。

術業有專攻。

在劉禪的問題上,陳祗這個四相中最圓滑的人,一定會給劉封一個滿意的答桉。

陳祗這段時間很忙碌。

他先是到長安,力勸劉禪退位,手段雖然不堪光彩,但效果卻是槓槓的。

在立下大功之後,陳祗被劉封任命為尚書僕射,也就是尚書檯僅次於尚書令的次一級官員。

蔣、費、董等人年紀漸大,也沒有劉封那樣的道家仙術加成,要是哪一天病逝或老去,陳祗正好可以接一接班,不至於讓朝堂因重臣損失而出現權力真空。

陳祗人在長安,在得到劉封召喚之後,急匆匆的乘船趕回洛陽,隨著漢國疆域的擴大,渭水、黃河這兩條水道,也漸漸成為漢國來往關中和司州的重要通道,而對面的魏國河東郡,則因為南下商貿斷絕,水軍實力低微,水路上的運輸漸漸荒棄。

“陛下,臣斗膽,請諫將安樂公移置洛陽,理由有三:其一,洛陽為中原腹心,諸城之首,此地人才聚集,能者眾多,安樂公若是到了洛陽,必能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如此心情鬱郁排解,病情自會好轉大半。”

“其二,陛下登基,以洛陽為國都,徵天下醫者於太醫丞,安樂公身體之恙,有諸賢醫看治照顧,比起成都偏遠之地,要更加的方便快捷。”

“其三,安樂公近日,獨寵安樂王妃一人,要是陛下能和李婕妤說一說,遊說安樂王妃來洛陽定居,則安樂王必然相隨而來。”

陳祗給劉封出了主意,前面兩個理由還算正常,一個是給劉禪找友人,一個是尋有本領的醫者,第三個理由,則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安樂王妃,也就是之前的李昭儀。

李婕妤,就是劉封宮中的李幼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