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曹魏聲威,美色誤國(第1/2頁)
章節報錯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是曹操北征烏桓,凱旋登碣石山望海時而作。
從詩賦之中,可見曹操意氣風發,橫掃宇內八荒的氣勢。
終曹操一世,只有曹軍打北胡的份,沒有哪個胡酋敢在曹操面前呲牙,到了曹丕、曹叡當皇帝時,曹魏北疆的情形也差不太多。
就算強如公孫家族,割據遼東四十餘載,並自立燕國,試圖與魏蜀吳三家平起平坐,最後也在曹魏大軍的猛攻下覆滅。
現在,不過短短十餘年,曹魏就急速的從大國跌落到偏安國位置,還要靠“和親”之策來拉攏段氏鮮卑,從具體效果來說,若是能成,可大大加強洛陽魏軍的力量。
但從影響力來看,則是一記敗招。這種身份上的強烈落差,會讓不少經歷了建安年間輝煌歲月的人不能接受。
劉封思索一番之後,即將陳壽叫來,授意他就“和親”一事對魏國展開口誅筆伐。
“殿下放心,魏國皇帝為美色而誤國,此為亡國之君,壽當以己之筆,護我大漢之正統。”陳壽義正詞嚴,朗聲作答。
洛陽前線的局勢,隨著漢魏兩軍的絞殺,而漸漸明朗,陳壽從來往的公文中,判斷出了魏國國力上的衰弱,這讓他書寫檄文時更加的心潮思湧。
“魏國有玄士,大漢有智士,承祚有勞了,本王讓鍾琰協助於你。”劉封點頭吩咐道。
他對陳壽的文字功底頗有信心,不過,陳壽畢竟出身蜀地,對魏國內部的情況不是很瞭解,鍾琰則不然,小娘是穎川人氏,鍾家在魏國雖不是大族,但也是傳承世家。
鍾琰在嫁給劉封之後,表現出來的潛力讓人驚訝。
劉封本以為這小娘只是善相面,但在幾次縱論漢魏吳三國局勢時,鍾琰的點評都是適到好處,一語眾的,這讓劉封對鍾琰好奇起來。
在歷史上,鍾琰教出了衛夫人這個才學俱佳的弟子,衛夫人更了不得,她在南渡之後,傳授的弟子中,書聖王羲之也在其中。
換句話說,鍾琰是王羲之的師祖,還是“王與馬,共天下”,琅琊王氏的老師。
等到漢軍攻下河東郡後,劉封準備讓鍾琰提前到衛氏察看一番,把衛爍給先挖過來,這樣王羲之想要尋師,也只能投到漢國門下。
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
真到了王羲之的時代,估計大漢早就一統,王羲之所在的琅琊王氏,不歸大漢,難道還跑到海外去給胡虜效力。
陳壽、鍾琰兩人領了任務之後,幹勁十足,在一番鼓搗之後,數篇聲討魏國和親之舉的檄文醞釀而出。
蜀漢這邊爆出曹髦和親的羞恥之舉,魏國朝堂自然也不甘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