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王渾定下出城破敵之策。

魏國朝堂之中,持不同意見者,也有不少。

這些人中,以老臣王祥為首,經歷了曹丕、曹叡、曹芳三朝的他們,對劉封的能力心存敬畏,生怕冒險出擊,萬一失利,則洛陽不保。

“王司徒老眼昏花,心思糊塗,其言不可信?”面對質疑聲音,曹髦表現出了一個少年皇帝的執拗和任性。

王祥之言,曹髦聽不進去。

眾臣無奈之下,只能嘗試走後宮路線,找上曹髦的皇后卞氏,看看能不能曲線救國,說服曹髦忍讓下來。

曹操的夫人武宣卞皇后,生下曹丕、曹彰、曹植三個了不起的兒子,曹叡在位時,卞皇后是太皇太后,在朝中頗有影響力,到了曹彰的孫子曹芳繼位時,卞氏同樣是魏國外戚大族。

現如今,曹髦登基,娶的皇后又是卞家之女,曹、卞兩族這種姻親關係,長期而穩固,王祥等人找上卞氏也不足為奇。

但問題是,小卞氏的性子和當年卞太后有很大的區別。

曹丕也好,曹叡也好,當年對卞太后都有感情,卞太后跟著曹操一路奔走,與曹系將領、官員的家眷多有親近,她的話影響力很大,而小卞氏則不然,她的祖父卞秉只是卞太后的弟弟,父親卞隆在魏國朝中也沒有什麼勢力。

這樣的背景下,指望小卞氏影響曹髦的決策,那是天方夜譚。

“王司徒,這件事孤實在做不了主,汝等還是直接找陛下言陳才是。”小卞後臉色不豫,將王祥等老臣請出後宮。

她和曹髦成親不過一年,彼此關係還很生疏,正忙著鞏固後宮地位,哪裡有資格勸說曹髦更改主張。

王祥進宮好幾次,在小卞氏面前苦苦相諫,最終沒有能說服卞氏出面,無奈之下,王祥只能甩一甩袍袖,聲言自己年邁要告老還鄉。

王祥年近七旬,與他同時代的人,死得也七七八八了,就算還有活著的,也都回了家鄉等死。

曹髦一聽王祥要回鄉,心中大喜,這老傢伙佔著司農、司徒兩個重要的位置,屢屢以帝師的身份來教訓於他,讓正處叛逆期的曹髦好生厭惡。

王祥一走,跟著他的魏國官員,如鄭衝、王業等人也一個個四散。

曹髦登基之時,他們曾對這個詩書風流的少年帝王寄以厚望,將其比喻為曹衝在世,而現在,曹髦原形畢露,毛燥的本性顯露出來。

王昶、王渾父子把持魏國朝綱,一時聲勢無兩。

王渾在曹髦跟前誇下海口之後,即開始整軍備戰,運籌帷幄方面,他自問不輸給鍾會,但就憑這一點,還不能保證魏軍能擊破圍困。

一個好漢三個幫。

僅靠自己一個,肯定是打不過有一群驕兵悍將的蜀國大軍。

猛將。

大魏必然要有猛將。

要不然的話,無法速破蜀軍的圍堵。

就在王渾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時,其族兄王沈,向他提出了一個諫議:“兄長,何不引胡將御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