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昌城中。

劉封正在丁奉的陪同下,巡視這座剛剛收復的沿江重鎮。

相比當年幾乎完好的江陵、夏口,武昌城池因為連番大戰,許多地方已經破敗,漢軍輔卒、吳軍俘卒正在加緊修葺城牆,以保證防禦設施的完備。

“殿下,吳國大都督全琮退回柴桑之後,依託當年周瑜練兵的營壘,又築起了一道新的防線,我軍要想突破,甚是不易。”

丁奉跟在劉封身後,不無遺憾的說道。

漢軍一路向東,兵勢滔滔,吳軍節節敗退,幾無抵擋之力,這是大勝之勢,但同時,從雙方的補給來看,漢軍越是向東,補給線就越長,而吳軍越靠近建業,補給線就越短。

“承淵,本王還是那句話,時間在我們這一邊,吳國雖然不是我們大漢的盟友,但也不是我們最重要的敵人,伐吳的目的,在於削弱吳軍背刺的可能性,而不是逼迫孫權北投魏國。”

“所以,我們接下來的策略,在政治上要拖住孫權,讓他生出一些希翼,保持吳國的獨立性,在軍事上,要繼續實行步步緊逼的策略,柴桑的孫峻、孫綝兄弟,也是孫權的敵人,我們要利用這一點,與孫權達成一定的默契,爭取兵不血刃,分化瓦解柴桑吳軍的抵抗。”

“另外,從江東傳回的訊息,近日會有不少計程車族投奔過來,你和幼節要做好接收的準備,既要安置好,又要注意藏在這些人內部的吳國暗間,這件事很重要,你要親自負責......。”

人心向背。

劉封要的是江東的人才,而不是一片土地。

劉封向丁奉敘述著對吳的政治主張和策略,這些話有的丁奉能明白,有的則是不太能理解,但這並不妨礙丁奉執行劉封的命令。

劉封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衝鋒陷陣無人能敵的勇猛,還有政治上的運籌帷幄,讓丁奉對這位秦王殿下佩服得五體投地。

“承淵,還有一件事,大喬夫人、小喬夫人此次隨我一起來武昌了,她們接下來要去皖城祭祖,你派一隊人馬,負責做好外圍的保護.....。”

在離開武昌之時,劉封最後向丁奉叮囑了一句。

大、小喬的父親喬公,皖城人氏,如果活著的話,此時正好八十大壽,漢軍攻取了武昌、皖城,回鄉裡祭掃祖先,也是應有之義。

數年前,大喬、小喬跟著劉封從潛山輾轉前往荊州,當時的情形很是緊張,她們只能先保住性命,現在大漢復佔皖城,家鄉成為漢家疆土,大喬、小喬終於可以堂而皇之的迴轉皖城了。

劉封的身份已是秦王,接下來要是統一了天下九州,那就是皇帝。

三宮六院七十二妃。

皇帝的女人多一點,在忠於劉封的下屬看來,不是缺點,相反還是優點。

女人多了,生的皇子就多,到時候,在繼承人的選擇上,餘地就更多。

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