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感興趣的,就只剩下了眼前擺得滿滿的美食,關中以蒸餅等食物為主,巴蜀一帶則是稻米為主食,劉禪雖然出生在荊州新野,但大半輩子都生活在成都,他的口味早已適應了這裡。

其中最讓劉禪中意的,是一種名叫藤椒的調料。

野生藤椒生於巴蜀秦隴的大山之中,被作為調味品的記載,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開始時的用途是給肉類去腥。

在劉禪這個美食家的發現和品嚐下,藤椒沫子被廣泛的用在這種食物上面,成為巴蜀百姓不可或缺的重要佐料。

有美味可餐,自然要有同好者一起共食。

劉封剛進後宮內室,陳祇和譙周兩人就已經迎了上來。

在黃皓死後,陳、譙漸漸得到劉禪的認同,成為其信任的臣屬,這兩人裡面,陳祇曾經是蜀漢四相之一,節操雖然不行,能力還算不錯。

譙周的名聲很大,在他的刻意宣傳下,蜀中孔聖、譙聖的名號已經開始被人提起,教書育人方面,譙周確實做得可以,幾個弟子陳壽、李密、文立都是蜀中的有識之士。

但就實際治政能力來說,譙周比起陳祇要差了許多,談論政事只會引經據典,誇誇其談,在如何應對具體事務方面,譙周確實並不擅長。

這樣一個會吹捧會說好話的諂媚之人,劉封不需要,譙周在幾次想要投靠劉封無果後,就狠了狠心改投劉禪的帳下。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劉禪認劉輯為義子的主意,其實就是譙周所獻。

“允南,你這一次獻的計策甚好,自即日起你就是太子太傅,教導太子學業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譙周聽到太子太傅四個字,激動的一下站了起來,連走幾步到了劉禪跟前,鄭重的一輯。

“陛下信任,周敢不從命。”

從一任地方教諭閒官到太子太傅,這中間跨度足足有五、六個級別,譙周這一步邁出,相當於是走了終南捷徑。

“譙允南文采出眾,才識淵博,實是今日之張良,臣恭喜陛下收得良臣俊才。”陳祇熱情的上前,一把扶住譙周賀喜道。

“同喜同喜,以後和奉宗一同侍奉陛下,還望相互提攜,相互幫助。”譙周激動的回禮道。

他好不容易進入劉禪的親信圈子,對陳祇這個舊臣甚是尊重,一時沒有察覺到陳祇的眼睛裡,正現過一抹譏意。

投靠劉禪.....。

這不過是飲鳩止渴的餿主意。

譙周這是自尋死活。

而他陳祇不一樣。

在見識了劉封席捲千軍,掃蕩魏吳的浩蕩之勢後,陳祇已經沒有了再和劉封作對手的想法。

而他之所以留在劉禪身邊,就是想為劉封作一眼線,監視劉禪的一舉一動。

馬忠那裡能得到劉禪、劉輯互認父子關係的第一手情報,就是出自陳祇之手。

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