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2/2頁)
章節報錯
潼關魏軍三萬人,除毌丘儉領著四千親信將士投奔劉封之後,被俘者多達一萬餘眾,死於此役者也有三千人,剩下的或潰散於淆山四野,或跟隨徐邈泅渡逃竄。
劉封拿下潼關之後,隨後下令關興、張苞率所部繼續東進,向函谷關、洛陽方向疾進。
漢時的函谷關分舊關、新關兩座,舊關即是秦函谷關,修築在淆山狹谷與臺塬之間。
新關位於黃河南岸,在沖積出來的沙地上建成,一邊是臺塬,一邊是黃河,就防禦價值來講,不及舊關“一夫當夫,萬夫莫開”,不管是哪一方要過關,都有可能乘船從黃河繞過函谷關,再從背後側襲守關軍隊之後路。
關興、張苞一個攻舊關,一個攻新關,趁著魏軍殘部立足未穩之機,一下衝破兩關,進抵洛陽外圍最後一座城池澠池。
澠池,在戰國時非常出名,秦趙澠池之會上,趙國藺相如不畏秦昭襄王威脅,為當時還處於弱勢的趙國立下大功。
司馬師得知潼關失守的訊息,匆忙中帶著從孟津渡河而來的河內郡溫縣子弟兵一萬,鎮守於此城。
與此同時,司馬昭也急忙將州泰、石苞等將遣了上來,在一眾魏將的合力下,才始擋住了關、張兩將的進攻勢頭。
不過,澠池畢竟不是什麼險關,司馬兄弟要想像潼關一樣,以一座城池擋住漢軍進攻洛陽的步伐沒有可能。
等到蜀漢徹底消化了潼關以東、澠池以西這一片新佔之地,等到黃河以北的河東郡也落入到蜀漢之手時,洛陽面臨的局面將更加的危殆。
劉封在佔領潼關之後,並沒有跟著關興、張苞繼續東進,而是選擇了先回轉襄陽,主持關注淮南一線的戰事來。
這倒不是劉封心慈手軟,要放司馬師、司馬昭兄弟一馬。
而是淮南戰場出現了新情況。
孫權在聽到司馬懿這個老對手病死的訊息,不由得精神大振,連一直病痛的身體也彷彿煥發了活力。
在這位吳大帝的親自指揮下,吳軍再起大軍五萬,對外號稱十萬,從合肥浩浩蕩蕩向壽春殺去。
這一訊息傳至襄陽,讓剛剛從關中返回的劉封氣得臉色很是難看。
什麼叫豬隊友,孫權就是。
漢吳同盟在利益面前,隨時可以拋棄,隨時會被背刺,這就是孫權的人品。
從淮南王凌的角度來看,在司馬懿病死,司馬師、司馬昭忙於應對潼關失陷的亂局時,王凌要是再果斷一些,要是能下定決心從壽春出兵西攻司馬懿父子,那司馬父子苦心經營的魏國朝堂就會土崩瓦解。
但可惜的是,王凌沒有這麼做。
蔣濟的勸說,孫權的背刺,讓王凌在猶豫中錯失了良機。
據雷脩送來的情報,芍坡一帶,吳軍和王凌軍圍繞著搶糧目的打成了一鍋粥,趁著混亂之時,雷淆部扮作流民,搶收了一部分的稻穀,如今已經安全的運抵灊山大營。
劉封看罷戰報,也是長吸了口氣,不給孫權一個深刻的教訓,顯然這位屢敗屢戰的吳大帝不會善罷干休。
------題外話------
感謝是可許久宗師100打賞。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