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文鴦:終於輪到我出場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河南尹王肅與父親王朗並稱“大小王”,是曹魏有名的經學大家,名氣很大,弟子眾多。
其編撰《孔子家語》,將儒家精神理念納入官學之中,開創了一脈先河,所注經學被稱作“王學”。
除了這些經學上的成就外, 王肅在魏國為官最大的功勞,是迎接了高貴鄉公曹髦繼位。
曹髦也就是給後人留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名言的曹魏皇帝,也是曹操子孫之中,最有血性的一位。
王元姬趁著入宮見王皇后的機會,擺脫郭槐的控制, 迴轉王肅府中。
這個變故讓沉浸在拿到懿詔喜悅中的郭槐氣怒不已, 生怕司馬懿怪罪的她,沒有對外聲張王元姬回了孃家,向司馬懿回報時,只是說了一聲一切正常。
司馬懿此時,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他的主要精力用在了對付曹爽一干人身上,對王元姬的行蹤並沒有過多關切。
王元姬回到王肅府上,等她告知王肅真相之時,這位魏國的名臣大吃了一驚。
“司馬太尉要和曹大將軍決裂,這可如何是好?大魏現在國勢日衰,可再經不起內亂了?”王肅急得直跳腳,頜下的鬍鬚也扯斷了好幾根。
王元姬在皇宮中一番敘談之後,倒是對朝堂內鬥之事看開了不少。
在她看來,司馬懿也好,曹爽也好,都不是魏國的純臣,也無甚忠心, 誰上臺誰下臺, 其實都是一樣。
對比蜀漢, 魏國現在沒有一個鎮得住、有威望的強力掌權者, 這是魏國最大的矛盾點,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根子就在於曹丕當皇帝時,對曹家宗室的大力打壓。
曹操生得兒子不少,有能力的就是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衝五人。
曹昂因為曹操偷情張繡的嬸嬸鄒氏,結果斷後被殺,曹彰在曹操駕崩後不久,被曹丕一杯毒酒賜死,曹植被貶為陳留王囚禁鬱鬱而終。
至於稱象少年曹衝,或者是老天不允許這樣一個絕頂聰明的天才活著,在曹操在世時,曹衝就早早病逝。
王肅、王元姬父女意見不一,這個暫且不管,他們也不是魏國朝堂上的實權人物。
且說從洛陽教坊飛出的那一隻信鴿,沿著嵩山、大石山一路向南,最後飛抵了蜀漢在豫州開闢的根據地弋陽郡。
幾年前,劉封遣了文欽、鄧芝、傅僉在這一塊地方發展,這三人就如同星星之火一樣,在陌生的地方一點點的積累力量, 一點點的壯大隊伍。
功夫不負有心人。
如今他們手底下的漢軍偏師力量,人數已經接近了六千人,其中常備的精壯將卒有近三千餘眾,這支漢軍的存在,讓魏國在豫州許昌一帶的駐軍如坐針氈,恨不得立即掃平文鄧一部,這樣才能讓他們安心下來。
柏靈筠站在弋陽漢軍大營的高處,手臂微微抬起,那支灰色羽毛的不起眼信鴿正在低頭啄食,它腳上的信環已經被取了下來,正被柏靈筠拿在手中。
“高平陵,司馬死士要出動了?”
柏靈筠喃喃自語,這幾年來,她在魏國潛伏,碰上的最大對手,不是魏國朝堂的捕盜都尉,而正是司馬家蓄養的死士。
其中,成濟這個死士首領,更是幾次和柏靈筠交手,兩人同出司馬府上,彼此熟悉,各自有不少親信部下,死在了對方的算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