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外,大石山。

與中嶽嵩山遙遙相對,林木繁茂,野獸出沒,溝壑深險,巍峨壯觀,為洛陽東南之要衝。

魏文帝曹丕曾在此狩獵,《資治通鑑》有兩載故事記載:

曹丕、曹叡父子在此打獵,見子母鹿。文帝射殺母鹿,命叡射子鹿,叡泣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

昔魏文帝獵於此山,有虎超乘輿,孫禮拔劍投虎於是山。

這裡講到了曹丕、曹叡、孫禮三人,隱射到了甄宓。

在歷史上,甄宓確實是被曹丕所逼死,這一點從曹叡的反應就能得出。

幸運的是,甄宓這一次,被劉封所救,不僅保全了性命,還在與曹丕誰更活得長的比拼中笑到了最後。

要是劉封有一天收復洛陽,甄宓倒是可以帶著曹嬰、曹綾諸女,來到曹丕的陵墓前,好好的敬上這位譭譽參半的文皇帝一樽。

長安失陷的訊息傳來,皇帝曹芳痛哭流涕,滿朝文武痛心疾首,在孫資、劉放、張輯、李豐等親近重臣的提議下,曹芳下罪己詔,帶著宗室一眾長輩到高平陵祭祖。

罪己詔這個東西,講的透徹一點,就是自己先認錯,表明一個態度,然後就能脫身事外,以中立者的姿態來評判責任分屬。

曹芳這一手,不得不說,玩得很漂亮。

這也是他自從郭太后離開之後,第一次“獨立”的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想法。

當然,單靠曹芳一個人,是不可能有這麼精明的決策,孫資、劉放等曹叡時期的老臣,在觀望朝政了好幾年後,終於選擇了站到小皇帝一邊。

這一點變化,是歷史上不曾有過的,也是郭太后主動的退出朝堂之後,給曹芳帶來的隱性福利。

曹芳跑到高平陵去哭訴。

讓留守洛陽的大將軍曹爽很是不滿,他雖然也姓曹,但因為不是真正的曹家人,在拉攏朝中官員方面,除了丁謐、夏侯玄這些故交之外,其他的魏國官員和將領,對其態度一直不冷不熱,這讓曹爽倍感忿怒。

“大將軍,其實不必動怒,此次長安之敗,折損的是皇室的威望,消耗的是司馬太尉的實力,與大將軍無干,以謐之見,長安既然奪不回來,不如罷兵和劉封談判,也好得些實惠,比如說,逼司馬懿辭了太尉之職,軍中親近司馬家的將領,也可以更換一批。”

丁謐、何晏、鄧颺三人,為曹爽之親信,見到曹爽鬱郁不快,丁謐靈機一動,從另外一個角度勸說起來。

“彥靖說的是,司馬懿這個老烏龜,這一次要是不脫層皮,我曹爽這口惡氣,怎麼能出得來,來人,去請夏侯太初到府上來,我們好好議一議朝中之事。”

曹爽臉色由陰轉晴,哈哈大笑道。

他本不是什麼純臣,對曹魏也不像父親曹真那樣有感情,更看重實權實利的曹爽,聽到能逼司馬懿辭官,心中不由得暢快起來。

與罪己詔摘清自己責任的曹芳、幸災樂禍的曹爽相比,司馬懿太尉府上,一片愁雲慘霧,長安失陷前的風光,與如今的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