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名將司馬師?(第1/2頁)
章節報錯
長安、陳倉。
兩個選擇擺在劉封面前。
究竟如何取捨,考驗的不僅僅是軍事能力,還有政治、經濟等多個層面的綜合影響力。
劉封在郿縣召集了軍中諸將、丞相府眾官員,反覆進行推演,在辯論和爭執中,漢軍下一步的軍事動向,終於清晰起來。
李球年輕氣盛, 來到關中帛圖前面,指著長安城的方向諫言。
“丞相,打長安意義重大,郭淮回了長安不假,但他手裡沒什麼兵力,就算拉扯起城中的私兵僕僮, 也無法擋住我大漢鐵軍的進攻。”
第一次在丞相府軍謀司參畫, 讓李球心情激動的難以自制。
蔣琬見劉封有些被李球的提議所動,不由得急切起來。
“丞相,大軍攻伐,當慎重,司聞曹送來訊息,司馬師的五萬增援魏軍,正在從潼關往長安急趕,預計六日之內,其主力就將到達灞橋,換句話說,我們拿下長安的時間,只有六天,這實在太急迫了。”
“萬一,我是說萬一,我們在攻城之時,司馬師殺到, 那就是腹背受敵, 大軍將陷於覆亡的艱難困局中.....。”
隨著年齡的增長,蔣琬在參謀軍務時偏向求穩,與年輕的李球正好相反,兩人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策略,倒是給劉封提供了不少的參考意見。
司馬師增援!
劉封糾結的眉頭,聽到司馬師三個字時,慢慢舒展開來。
郭淮是魏軍將領中的中堅,久鎮雍涼多年,他的經驗豐富,要想誘他上當,難度相當的大。
司馬師則不然,五丈原之戰後,司馬懿為了扶立兩個兒子,將大半的功勞堆積到司馬師、司馬昭兄弟身上。
司馬家族是世家大族,有八達在暗中推波助瀾,有魏國玄士們的吹捧和包裝,司馬兄弟現在儼然已是魏國五子良將那一級別的將領。
魏國這些年總體上局勢平穩,中原腹地未有戰事,特別是黃河以北、青州、冀州一帶,更是連年豐收, 在安逸的氛圍下, 文人們也是一個個化身為軍史專家, 對魏蜀之間的戰事評頭論足起來。
“劉封,不過是司馬子元的手下敗將,不足為慮!”
“劉假子,也就欺欺郭伯濟那樣的老實人,要是換了司馬太尉府上的兩位少將軍,那說不定早就被趕回到蜀地了。”
無知者無畏。
在沒有上過戰場,紙上談兵的名士們眼裡,劉封這些年雖然屢屢在戰場上獲勝,但邁的步子一直不大。
要是換成他們來當蜀國丞相的話,這會兒已經滅了東吳五次,踏平魏國六次了。
“司馬師的五萬兵,其實真實能戰者,也不過兩萬,其中稱得上精銳的,是溫縣子弟兵七千人,其餘多由河內郡附屬的郡縣兵組成,從戰力來論,我們並不處於下風。”
李球腦子轉得快,見劉封神色有異,連忙猜想推演起來。
“更有利的是,司馬師的麾下,能戰者,只有一個毌丘儉還算厲害,其他將領,如許儀、徐蓋等將,皆不過是持勇之輩。”
李球細細分析司馬師軍中情況,把有利的一面逐條對照說出,希望以此來堅固劉封決戰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