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西奔的漢人雖然被迫到了河西,但很多人並不是很適應這裡的氣候,在看到關中已經重新安定之後,又舉家回遷到了三輔。

胡人內附,漢人回遷。

此消彼長。

徐邈是在張既去世之後才接任的刺史,一上任就碰到漢胡矛盾的難題,在漢弱胡盛的大勢下,他只能“誘而致之,使來入侍”的寬柔策略,以期造成“羌虜失統,合散無主”。

這也就是史書上記載的:“與羌胡從事,不問小過;若犯大罪,先告部帥,使知。應死者乃斬以徇,是以信服畏威”。

這一段話說的好聽,其實就是放縱,小罪過就不過問了,大罪還要先回告其首領,讓人家先知道,就算是犯了死罪,也要言明其罪責。

魏晉之時的西北邊患,其實就是這一寬柔政策延續的惡果,只不過,如今魏蜀矛盾在前,郭淮、徐邈等人也沒有精力顧及以後。

徐邈細細一想,心情大快,不由得大讚起來:“子尚,汝夫人之智,大魏無人可及,怪不得聽說,太尉大人對夫人也是言聽計從。”

王元姬被這麼一讚,正待以笑相對,不期眼神看到司馬昭臉上,露出一絲陰鬱之色。

“壞了,徐邈剛才那話別讓夫君誤會了。”王元姬心頭一緊,與郭淮、徐邈說了幾句之後,即跟著司馬昭回轉驛館住處。

司馬昭與王元姬新婚情熱,愛之深切。

但王元姬越是優秀,司馬昭心裡就越發的不安。

原因是他發現,自己計略不如父親司馬懿,才幹不如大哥司馬師,就連叔父司馬孚,也比他更加能偽裝。

王元姬盼夫成龍,有好幾次勸誡司馬昭要奮起,結果卻是適得其反,讓司馬昭誤會她已經瞧不上自己。

司馬懿對王元姬的喜歡,讓司馬昭頗有危機感,自家這位老父,與母親張春華關係惡劣,以前就有柏靈筠這麼一個智囊,只是後來被劉封給騙了去。

難不成,司馬懿是想讓王元姬替代柏靈筠?

想到這裡,司馬昭整個人都不好了。

王元姬氣惱司馬昭誤會她與公爹司馬懿的關係,當晚硬是沒上司馬昭進房來,兩夫妻第一次鬧彆扭,竟是因為徐邈的一句無心之言。

司馬昭一個人躺著睡不著,腦子裡不時幻想王元姬與父親司馬懿之事,不自禁怒火中燒,再也無法安睡。

在萬般無奈之下,司馬昭命驛卒送來西域的葡萄美酒,喝了一個大醉。

“夫君,他怎能如此相待於我......。”王元姬在房中聽到司馬昭大醉斥罵的聲音,心中委屈之極,她怎麼也沒想到,平日裡溫文爾雅,信任有加的司馬昭,會對自己和司馬懿的關係起疑心。

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