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經被俘,襲營的另一員魏將毌丘儉見勢不妙,立即轉身就逃。

毌丘儉手下的兵卒,多為涼州和幽州出身,這些邊郡漢人與諸胡雜居,生活習慣也日趨胡化,轉移和行軍速度驚人。

關興負責堵截這一路襲營魏卒,手頭倉促聚攏的兵卒不多,一時追趕不及,發現到手的獵物從眼皮底下逃脫,關小君侯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這些年,關興過得並不怎麼如意。

繼父兄之衣缽,卻落一個“關家一代不如一代”的評價,這個傳聞讓關興倍感焦慮。

父親關羽是名震天下的大將,一把青龍偃月刀使將起來,幾無敵手,用兵韜略,也是為人稱道,水淹七軍更是經典。

大哥關平繼承關羽衣缽,坐鎮襄陽守禦多年,使魏軍不敢輕攝其鋒,如今雖然病弱在江州休養,但威名仍在,南中諸夷聞之不敢擅動。

關家人丁不旺,只有他關平正當盛年,這些年,他和張苞四處征戰,但卻一直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

但在諸葛丞相的麾下,關興感到自己處處受制,每每想要冒險搏一把,都被駁回。諸葛亮用兵唯謹慎,遠不如劉封那樣大膽機變,這是關興心裡最大的感受。

“呦,二哥這是何意,不歡迎小妹?”關銀屏來到關興營中時,這位小君侯正在發脾氣,罵罵咧咧。

關興正氣惱時,忽聽到銀鈴般熟悉的聲音,抬眼看去,卻見妹子關銀屏邁著修長的大長腿,正笑吟吟的看著自己。

“銀屏,你怎麼來了?你是來取笑兄長無能,連個區區襲營魏將都拿不下來?”關興心態崩裂,這會兒見到關銀屏,一口濁氣就發了出來。

關銀屏一聽,鳳目圓睜,怒道:“關安國,你真是不知好歹,當年,我勸你不要離開元通,你和張苞非要走,還說什麼在丞相手下,能有更大的用武之地,這話猶在耳,你可不要不認,現在元通來了,你選擇跟誰?”

關興、張苞當年從劉封麾下,投奔到諸葛亮的丞相府,名義上是正常的調動,但背後還是有內部集團利益使然。

劉封早年的班底,先有傅肜、趙累,後被劉備調離,後有關興、張苞,又被諸葛亮調走,一直到啟用了王平、鄧艾等將領,才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體系。

關興、張苞的出走,對當時實力尚不強大的劉封,是一個很大的打擊,這也是劉封在收復了荊州之後,很長時間段內,沒有進一步擴張的原因之一。

手中無將,如之奈何?

劉封雖然沒有明說,但在身邊陪伴的關銀屏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但關興執意不聽,她也沒有辦法。

關家自關羽病逝之後,關平、關興兩兄弟分家。

兩人之中,關平和劉封要更親近一些,關興早年和劉封的關係不錯,是隆中三小之一,但在成年之後,關興有了競爭意識,又娶了司徒許靖的孫女,與劉封漸行漸遠。

娶了老婆忘了娘。